又是灰蒙蒙的一天。
我向來是極厭惡這樣的天氣的,不肯晴空萬里一碧如洗,也不肯酣暢淋漓地下一場傾盆大雨,讓一切不安、躁動都浴水重生——僅僅是陰沉著臉,又故作賢德地一言不發,空氣里充斥著潮濕、陰郁,風再大也吹不散這不快的氣息,好像只是她自娛自樂的活動——這來勢洶洶、鋪天蓋地的灰!
以及這濃重壓抑帶來的百無聊賴。
我倒像是找到了一個文藝又做作的理由呢,百無聊賴還不就是我的常態——空閑的時候,我不也是和大多數人一樣,上上網,聊聊天,在那光怪陸離的世界里,數著一條熱門轉發總共有多少個字,多少道筆畫,生命,就像青峰唱的,隨往事淡去,隨夢境睡去,隨麻痹的心逐漸遠去。
好像又回到了那些關鍵的節點,在漫長的時間里等待即將新鮮出爐的結果。
我曾經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傾吐過這種惶恐和無奈。“就好像由誰出了一道選擇題,我們每個人用認真謹慎或恣意而為的姿態勾畫了自己心中的選擇,最后命運用莊重嚴肅或低調平淡的方式宣布最終的結果,一錘定音,不容置喙。我們像是生物實驗室里被用來做變量分析的菌落一樣,從一個整體散向四面八方。我們誠惶誠恐,我們自怨自艾,最后終于與自己的新環境逐漸相融,如膠似漆,難以分離。等待著我們的,將是下一場,選擇與被選擇的游戲,周而復始,每個人都要習慣。”
我卻習慣不了,每一次的宣告,都讓我從心底覺得難過,淡淡的無奈,像炊煙一樣,裊裊地升向天空,留下無法抹去的痕跡。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我們所面臨的選擇,竟不如當初那樣純粹。生活當然不總是像試卷上白紙黑字那樣分明,我也從不曾乞求一切安排都說一不二。只是真的不敢想象生命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宿命、輪回,這些天方夜譚的詞匯,當它們在二次元,還可能顯得凄涼而美麗,如果進入我們生活的世界,豈不是會讓人悲傷而絕望?
當初留下的心情點滴,字里行間或多或少都有一股意氣風發的氣勢。那個時候的我,也許并不是在等待,而是在期待,期待盼望已久的結果,期待自己的努力與汗水能夠破繭成蝶。而等待,那么漫長,那么無奈,我們來到十字路口,自己動不得半步,被浩浩蕩蕩的人潮推著搡著,由經驗牽引著,走向那不知是何模樣的未來,而我們自己的熱情和追求,早就和那脆弱得不堪一擊的疑惑和抗爭一起,遺失在了這平坦的通衢大道上。“我們最深刻的恐懼,不是我們無能;我們最深刻的恐懼,是我們的力量無邊無際。我們自問,如此的才華與美貌,天賦與異稟,我們會成為怎樣一個人?但問題是,我們能不能成為那樣的人?”這樣的恐懼和自問,也許在我們心中曾經不可一世,也許我們也有過雄心壯志,指點江山激昂文字,但是我們最終還是被世俗磨平了棱角,隨波逐流,以為一身皮囊就足以欣賞到人生的風景,輕裝上陣,極盡簡約,愛和美麗,似乎也是可以被替代的,可以以另外的方式與我們形影不離的。
曾幾何時,我們的腹中還“累積了一股像石頭一樣龐大的愛意,從未使用過而且漫無目的”,曾幾何時,我們還“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曾幾何時,我們還可以“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唇上掛著一個“像潘杰希爾峽谷那樣大大的微笑”。那些單純而明媚的日子,那些我們各自生命里的黃金時代,難道真的僅僅是短暫的一瞬么?那些彌足珍貴的燦爛,注定要被這黑云壓城的灰替代么?
總有一天,一切謎底都將被揭開,公諸于世,就像我們我們曾經面臨的宣判一樣,它的光芒照亮了一些人,也讓另外的人無奈地走進了他們的陰影,這時候,所有的揣測都蒼白脆弱,還有誰會記得它們被小心呵護的模樣?等到那一天,他何處落腳,她有何歸宿,一切猜得到猜不到的結局,都會在不經意間浮出水面。甚至是我們自己,會不會也在某天清晨,像霍格沃茨漂浮在禮堂上空的皮皮鬼一樣,突然嚇自己一跳呢。
王小波無不感慨地說道,生活就是慢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變得挨了錘的牛一樣。我痛恨這種蛻變的過程,我害怕面對這種人生的步驟。現在,我常常希望時間能夠走慢一點,或者甚至是停留一會兒,我不想它搖著車輪轟隆隆卻一言不發地前進,縱容屈服,包庇背叛,視一切殘酷為常態。若是你能一步一步地慢慢走,一邊前進,一邊欣賞,有沒有可能,經驗只是一種參考,成規只是Plan B,每個孩子能勇敢地選擇自己的路,即使坑洼不平,崎嶇難行,也有親人一路同行?
“有沒有那么一種永遠,永遠不改變,擁抱過的美麗都再也不破碎,讓險峻歲月不能在臉上撒野,讓生離和死別都遙遠。”即使在這樣灰蒙蒙的天空下,我還是愿意一邊哼著《如煙》,一邊想象著某一天睜開眼睛,又是陽光燦爛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