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最近跟朋友聊天,大家都在抱怨同一個問題,那就是覺得生活無聊。沒結婚的,想要趕緊找個男朋友結婚;結婚生育期(無工作)的,嫌棄柴米油鹽,瑣碎無趣。根源在哪呢?現在,我們不防先來認識一下無聊。
? ? ? 在心理學中對無聊定義是這樣的:無聊是“一種注意力傾向與自己的價值觀不相符時所產生的一種心理體驗”。也就是說,你想要的生活狀態和你目前的生活狀態不相符了。
? ? ? 無聊感的產生原因:一是外部刺激強度;二是自我調節能力。(這也是我們打敗“無聊”的根兒。)
? ? ? 其中情緒起到調節作用:積極的情緒狀態,具有清晰自我認識的人較少感覺到無聊;相反,那些不清楚自己需求和愿望,生活沒有目標和意義的人會更多的感受到無聊。
? ? ? 轉移到生活里,可以折射出,你的生活太過于平淡無奇,太過于“風平浪靜”,沒有挑戰 ?、沒有新奇 、 沒有目標 ?。因此, 享受不到戰勝自己后的喜悅 ,享受不到完成一項任務獲得的驕傲,享受不到周圍人們贊美的眼光,久之,沒有了自我肯定,內心空虛,無聊滋生。
? ? ? 人本主義學家馬斯洛先生的需要層次理論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
? ? ? 人是先滿足生理需要 --然后是安全的需要 -- 歸屬和愛的需要 -- ?自尊的需要--最后的是自我實現。
? ? ? 單身人士大都卡在第三層需要上面,即愛和歸屬的需要,我們彼此需要愛和關心,以及照顧。我想是因為,到了我們這個年紀,父母給予的愛和照顧不像小時候那么無微不至,甚至有時候,需要我們要在他們面前故作堅強了。而身邊朋友的愛和照顧,相較于親密關系,還尚不足。況且,這個年紀,身邊的單身人士越來越少,可以花大量時間陪自己的朋友更是屈指可數,導致歸屬和愛的需要缺乏。這就不難理解,到這個年紀單身人士的恐慌和苦悶。
? ? ? 而婚后正值生育期的女性,更多的自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自尊包含內部自尊和外部自尊,內部自尊指的是自我肯定,自我認同;外部自尊是外界社會給予的肯定和尊重。因為生育期女性身體的限制,被迫離職,較少的參加社會活動。從而,外部自尊無法充分得到滿足,久之,內部自尊也會受到相應的影響。導致,自尊缺乏,無聊滋生。這二者,共同點在于,缺乏交流。人是群居動物,需要圈子,需要社交,并且從中獲得能力的肯定以及他人的尊重。因此,女性擁有具有挑戰性/有趣的工作,或是屬于自己穩定的社交圈子,對于自己的生活滿意度來說,至關重要。而這個時期,又是全球已婚女性(丁克除外)避免不了的。因此,不防趁著這個時候,培養自己沒有建立起來的興趣愛好,或者學習自己還沒有掌握的技能;再或者,追一部自己喜歡的劇;學習熬一碗好吃的營養粥,學會煲一鍋健康的美味湯,學會做一道愛吃的硬菜;了解一些育兒的小常識,聽一些舒緩音樂,動動腦子做點智力題(就想著開發寶寶智力了,這個的確可以打發無聊的時間)。實在無聊了,做做家務也好.......
調節方法:
1.培養積極情緒狀態,給自己的人生做一個詳細的規劃(長期和短期)。長到人生軌跡的規劃,短到每年、每個季度、每個月、每個星期、甚至每天要達到的目標。把自己每天的目標寫在便利貼上,每完成一件,劃掉一個的感覺會超級爽。----這是成就感的來源。
2.建立儀式感。儀式感,就是“小題大做”,就是把所有引起改變的事件,無論大小,賦予新鮮的意義。隆重的給予重視。過節的意義也在此。“今天是寶寶第一天上學?今天是工作的第三個年頭?今天是自己25歲的 開始?今天是自己追劇完結的一天?......”每一件小事都可以成為值得高興和慶祝的事,這樣你度過的每一天都是有特殊意義的。----這是加強外界刺激感。
3.把時間變現。哪怕是自己第一次做一道新菜,哪怕是自己看一部新劇有了新的感悟,這些都是成長的痕跡。記錄下來。記錄每分每秒都是如何從自己的生命中劃過的。----這是充實感的建立。(寫日記是個好習慣,但不要像我一樣,只有心情糟糕了才會寫,哈哈)
4.定期運動。具身認知學告訴我們,身體和情感是相通的,身體的改變會改善一個人的情緒狀態。因此,動起來吧,先讓自己的身體告別無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 :懶癌晚期患者,不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