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知道不,上面這圖是過去的老棉鞋。上世紀八十年的時候,那個時候的冬天不比現在溫暖,很干冷,呼呼的北風能把人的臉吹得刮出血口子。
我們童年的時候,在冬天是很難受的,因為太冷了,缺吃少穿的,物質的匱乏的年代,如果那個時候冬天誰能擁有一雙棉鞋,就成為小伙伴們羨慕的對象。
我童年的時候,最怕冬天,因為家里窮,很少有暖和的時候。可是我懂事的早,所以不說出來,只在暗暗的忍受著。
小學四年紀的上學期,有一個星期天,我穿著布鞋,從外面玩的跑回來,看見奶奶在衲鞋,我問奶奶:這是給誰衲的鞋呢?奶奶凝重的說:給你爺爺。
爺爺那個時候患有腸癌,每天都要吃草藥,全家為此焦灼不安。我心里想:爺爺太辛苦了,應該有雙棉鞋。自此后,每晚放學回家,總看到奶奶在昏黃的煤油燈下,納著鞋。那黑色的布料,結實潔白的鞋底,一針一線都要使出很大的勁,一不小心就有可能針扎著手。可是在我看來,奶奶對爺爺的關心全表現在那密密麻麻的針腳里了。
冬日的鄉村,一片凋零。爺爺沒能熬過那個冬天,依然去了另一個世界。家里舉行了很濃重的葬禮,最后爺爺的舊衣服和舊鞋都燒掉了,唯獨這雙奶奶做的新棉鞋留著。奶奶說:這雙鞋爺爺沒穿過,就留著孫兒吧。
那個冬天 ,我就穿著這雙棉鞋過冬,雖然腳暖和舒服了,但是心里卻惦記著爺爺。這雙鞋我一直保留著,因為爺爺過世后,父母就帶著我去了另一個城鎮,每當看到這雙鞋,我就想起了最疼愛我的爺爺奶奶。
有時,珍藏一件老物品所帶來的意義已遠遠超出了物品本身的價值 ,就像這雙老棉鞋,一看到它,我就想起了童年的生活,想起了那一歲一枯一榮的故鄉山水,更有那斬不斷親情。
小貼士
逸妍坊陳總跟我是一個地方,是老鄉。我們小時候都吃夠了冬天沒棉鞋的苦,他比我家還要艱難,我們都對鞋有一種沉重的喜好。現在我家里常備著各種不同的鞋,不是因為穿著,而是內心里那久遠的情愫。
他開這個逸妍坊鞋貿公司,我猜想也是小時候的經歷,對鞋一種天生的嗜好。現在物質豐厚了,但是作為一個從艱苦里走出來的人,不應忘記沉重的過往,而要繼續艱苦奮斗,踏實走人生。浠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