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烏合之眾》有感
終于把這本書看完了,用時3天時間,中間還有2天端午,總共耗時5天。哈哈,針對這本書,真是的各種情感啊,之前就有很多次機會將他讀完,可總是有這種理由將他放下,最近總算是有機會可以將他一舉拿下,來祭奠我的碩士學習生涯的結束了。
封皮
首先說說書的版本。我選用的是由張倩倩翻譯的法國作家古斯塔夫·勒龐的作品,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5年版。這本書是簡單的黑白印,在書的最前面是肌膚現實主義諷刺畫,下面配著一下書中的金句。瀏覽完意味不明的畫之后,便是書的前言和目錄了。緊接著便是文章。之后也未曾有翻譯后記等內容,硬皮本的書中,外套也是簡單的暗紋黑,并未出現太多的讀者感言和宣傳句,但依舊不妨礙人們對于這本書的閱讀沖動。最讓我覺得自己閱讀速度有所提升的地方,就是文章中每個小章節前面的內容提要。在這里可以非常容易的就提煉出文章的觀點和寫作思路,以及自己最感興趣的點。
由作者執筆的前言中已將書中的基本觀點和內容進行了相關介紹。關鍵詞的搜索也就出現了:種族,心理特征,無意識行為,變革,制度,思想,感情,習慣,幻覺,語言等。剛好用10個詞就概括了。真希望自己在接下來的回顧中,可以快速的用這些詞整理出全書的重點。
其次,書的章節。書中包含導論和三大卷。分別從群體心理、群體的觀點與信念、不同群體的分類及其特點來進行詳細的說明。
《導論:群體的時代》中,強調了群體在人類社會中所發揮的作用,文明的巨大變革是民族思想變化的結果,群體也是促進衰老文化解體的主要動力。群體的無意識行為卻是給了領袖們發揮的空間。領袖們通過簡單而形象的言語,引導著群眾們的想象力并促進群眾們急切的行動。群體便是這樣一個既有生命力又有破壞力的情感認同體。
在《群體心理》中,群體的集聚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認同感,主要表現為個體特性的自覺消失和感情思想的不同邁向。群體中的智商和理性的作用在大幅度的降低,相反極易顯示出對于暗示的接受和被控制,從而有一種難以抵抗的沖動和行動。在群體中,最容易被接受的是一些簡單的判斷,不需要嚴絲合縫的邏輯論證,只要能夠符合群體中的超強想象力,便足以成就宏圖偉業。這里最好有一些形象的傳奇和神奇的事件就完美了。群體總是最容易接受含有宗教形式的事物。
《群體的觀點與信念》中,那些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所形成的種族,傳統,政治和社會制度以及教育制度等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才可以改變,但是對于一些通過恰當的語言所重復描繪的形象和幻覺,卻是群眾領袖們可以短時間內就具備的上崗證,呵呵,再加上自己獨有的聲望,使得不經討論和分析的觀點變得具有魅惑性。
《不同群體的分類和特點》中就我們經常遇到的犯罪群體,重犯法庭的陪審團以及選民團體和議會團體分別作了詳細的討論。更加強調了群體文衛的絕對無意識性,即使是非常理智和高智商的個體所組成的群體,他們所組成的團體與其他群體所做出的決定也是相差無幾的。因為他們最先是人,就一定具備所有人的特性和共性,因此,趨利避害便是永恒的心理傾向。從而決定和觀點也就具有相似性和確定性。
在這里,讓我不禁有些感嘆,難道我們所進行的教育就是如此的白費嗎?我們追求的高知,理性,智慧自由和平等就是怎么的遙不可及嗎?讓我們至于一生嘆息中?
不,我們一直都在進步中,有時這樣的進步是呈現反復的狀態,但是可以明顯的感受到我們整個社會在從激情到回歸正常的理性和平常狀態是的速度在加速,受到偏頗觀點的分析能力在加強。能夠說明這種實力的情況信手拈來,例如,前些時期的電影《全民審判》中,從11個家長和全民的呼聲中,硬是由何冰所扮演的一個社會人,通過自己的一點引導和不盲從開始,讓其他的陪審團通過自己的知識儲備和個人經歷等方面對于案件中的種種不合理現象進行了分析,我想如果在現實生活中,恐怕大家也會這樣去思考問題吧。這個片子中的陪審團人員是來自各個階層中的人,但他們都有自己的體悟,這跟我們現實的社會是不差的,因此,如果轉換在現實的環境中,我想結局也是一樣吧。那就是全體陪審團通過發現不合理情景,進而一致認定嫌疑犯的無辜。
可能會有人說,那是因為這部片子中有像何冰這樣的人存在,可是,現實社會中碰見的集聚就小了很多。而且但是是在一個相對狹小和封閉、穩定的空間和時間中做出的一致決定。而現實中,就不需要這樣的一致,只需要少數幾個有權力或有聲望的人所認定的觀點就可以成事。是的,不可否認,這是事實,但是群眾會記下這些思考。畢竟“哲學王”的思想到現在幾千年的時間,都并未成為現實。這個過程是很辛苦,進步就像魯迅先生說的那樣,如煤的形成般緩慢。
從最近發生的幾個案件中,我們看到人們的思考。如對于辱母案的深度探究,對于《瑯琊榜》,《歡樂頌》中劉濤的表現及她拿下歌王的反思,還有關于各種社會問題和公眾號的態度中,大家不再是鸚鵡學舌式的呱呱背誦了,而是要針對,有立場的闡述,這就是進步。
好想快點結束這個沉痛的話題,那就回到之前的問題,用前言中的10個詞語概括書中內容:種族,心理特征,無意識行為,變革,制度,思想,感情,習慣,幻覺,語言等。
1.種族的形成是因為有其不同于個體的新的心理特征的出現,主要表現為一些無意識的行為,容易受到暗示和控制,尤其是權威人士的簡單重復的觀點傳染。
2.在群體中,人們做決定時主要是制度、思想、情感和習俗等因素,理性在群體中的作用會急劇下降。尤其是群眾被奴役的心理惰性和融入、認同的安全感。
3.要想讓人們快速的接受一個觀點和信念,最重要的是有聲望的人和重復簡單觀點的幾何疊加,只有這樣堅強的意志力和獨特性的強調才能在群眾中快速急劇力量。被重復的簡單觀點和論點,不需要理性的論證和證明,只需要給群眾足夠多的幻覺即可。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