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喜歡講「氣」。按照中醫的說法,所謂氣,即是構成人體、維系所有生命活動的基本元素。不過在生活中,我們很少賦予它如此神秘的意義,類似“氣流”,“生氣”這樣的詞更常見。
有趣的是,幾種生活、運動中常見的身體癥狀,恰好都用了“氣”字來命名——例如岔氣,疝氣,起床氣等等,那么,它們都和“氣”有哪些關聯,又給人體帶來怎樣的危害呢?
起 床 氣
她真的是無理取鬧嗎?
「 起床氣 」,指的是一覺醒來的瞌睡蟲們,總是想要發泄的那股無名之火、沖沖怒氣,如果你是那個叫醒他/她的人,恭喜,你慘了。在英國,文雅的紳士們,習慣用“床的陰暗面”來描述女性在起床之后偶爾爆發的壞脾氣。
那這股“氣”到底是從何而來呢?
起床,作為開啟我們“清醒一天”的第一步,在生理節律上具有很多特殊性——這個時期,我們的體溫和血壓開始上升,心跳明顯加速,呼吸頻率加快,胃腸蠕動增加準備排泄,身體處在缺水與饑餓的狀態······
這就不難解釋,為什么我們會在起床之后,如此地沖動而易怒了——特殊的生理狀態,使得我們的外周神經處在高度活躍的狀態,這與憤怒、焦慮等情緒的生理信號非常接近。我們的大腦會“敏感”地對外界的威脅做出反應來進行自我保護,顯得非常具有攻擊性。
睡眠不足或睡眠質量不高是起床氣的主要成因。只要保持良好樂觀的生活狀態,富有規律的充足作息時間,起床氣并不是什么大問題。
岔 氣
不只是一口氣沒喘上來
「 岔氣 」這詞我們好像挺熟的,一口氣沒喘上來唄,“差了一口氣”。確實,這事和“氣”關系挺大的,而且還不止一口呢。
記得大學時男生要跑 2400 m,很多人堅持不下來,和見了鬼似的,一部分就是因為這“岔氣”,不是累的腿邁不動步了,實在是“疼”啊!那感覺,就像肋骨快要戳出來了······
這種疼痛感很陌生吧,一般只在長跑時出現,實際上,它是一種運動中的急性胸肋痛。
這種痛感來得快,去的也快,多發生在下肋部,實質上是呼吸肌(肋間肌和膈肌)的痙攣。通常,只要你馬上停止跑步,痛感也會自然消失了。
人體在劇烈運動時,需要大量的氧氣供給,肺臟無法迅速提高潮氣量,在交感神經的刺激下,呼吸肌就容易發生痙攣;同時,呼吸頻率的加快,呼吸不暢,呼吸肌肉的不協調等,都是會引發岔氣的原因。
幸好,除了疼痛,呼吸肌的痙攣不會有更多的危害,它更像是提醒我們停一停,身體支持不了這樣的運動了。痙攣會進一步造成呼吸的不協調,影響肺部的通氣功能,這時候,適當的放緩速度或休息,是最好的選擇。
多進行循序漸進的跑步訓練,提高自己的心肺能力,可以有效地改善這種岔氣出現的頻率。
疝(shàn) 氣
傷不起的運動員們
最后來說「 疝氣 」,普通人可能不大容易體驗到這種痛苦(萬幸啊),不過我們熟悉的很多偉大的運動員,都沒少經歷過它的“折磨”。
貝克漢姆、蘭帕德、杰拉德、C羅、歐文······他們都曾與疝氣斗爭,國際足壇一直是疝氣肆虐的“重災區”。
疝氣,民間俗稱叫“小腸串氣”,是人體腹腔內組織或器官的一部分,脫離了原有的位置,通過人體間隙、缺損或薄弱部位進入到另一部位,突出而形成的腫塊。
足球運動員在劇烈運動時,經常需要腹部發力的動作(晃動、急停、轉身、變速跑),用力過度就容易導致腹腔壓力急增,時間久了,便會誘發疝氣的形成,這就是所謂的運動疝氣。
明白了,那疝氣和“氣”有啥關系呢?
因為那些脫離原有位置的,大多是腸管,腸管的內部本身含有氣體,患者有時感覺一股氣出來了,一躺下這個氣又沒了,所以稱它為疝氣。
疝氣的影響是比較嚴重的。它會阻礙人體的正常消化功能,小孩子會因為疝氣壓迫而影響睪丸的正常發育;中青年患者因壓迫輸精管而引起性功能障礙,導致不育;老年患者易出現尿頻、尿急、夜尿增多、前列腺炎等疾病。有類似的癥狀一定要及時就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