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熱愛足球的人,應該懂得如何擁抱失敗,甚至很阿Q的開始欣賞失敗里面的某種悲劇的美感。——張曉舟
足球是個最清醒的酒鬼,醉不是罪,叫又不醒,半醉半醒,吞食百味……
凌晨5:30,意大利和瑞典的生死戰已經進行到了80分鐘,留給意大利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每到這個時間段,曾經我會是全神貫注的看著自己支持的球隊,雙眼隨著每一腳轉移和傳球而移動,會期待最后的絕殺和奇跡的誕生。
可是如今的我,卻早已昏昏沉沉,眼神游離,望著屏幕右上方的時間表一秒一秒流逝。不知是隨著年齡增長而不再有往日的激情,還是知道悲劇無可避免,只是默默等待那一刻的到來罷了。
一如觀看國足十二強賽對卡塔爾的最后幾分鐘,知道出線希望破滅,而比賽尚未結束,希望之光芒漸漸變成黑夜的來臨。這種感覺,就好像在等待死亡的悲劇。
隨著裁判的一聲哨響,比賽結束了。瑞典人奔跑了大半個球場慶祝著,意大利人卻癱坐在球場上。
天漸漸微亮,但是這一天對于意大利和喜愛意大利的球迷來說,無疑是無盡的黑夜。
悲劇是有癮的,特別是對于藍色的意大利。
著名足球評論員張曉舟曾經在《生于午夜》中這樣提到英格蘭隊的悲劇美學。英格蘭隊的四個悲劇美學是鐵血、點球決戰、黃油手、黃油腳。
只有具備了這幾大要素,英格蘭隊才叫做英格蘭隊,英格蘭隊才會永遠被我們看世界杯的人記住他。
而意大利隊,也有屬于他們的悲劇美學。
第一個悲劇元素是女性。
中國的女主播或者說央視的女主播好像特別鐘情于意大利。
那些擁有地中海般憂郁眼神的意大利球員深深地迷住了她們,讓她們第一次感覺到了足球和男人原來可以如此動人。
從劉語熙到梁毅苗,她們都曾經在鏡頭前為意大利隊落淚。
耳邊突然回響起一句話:“他(蘇亞雷斯)為什么要咬人呢!”
第二個悲劇元素是淚水。
許多球員都曾經淚灑綠茵場,不過只有意大利人的淚水讓人看得格外心碎。
2004年歐洲杯意大利人最后幾分鐘從天堂到地獄,壞小孩卡薩諾,進球的他前一秒還在瘋狂慶祝,當得知丹麥與瑞典以默契球2-2戰平時,下一秒就蹲在了地上哭泣。
2012年歐洲杯決賽賽前,皮爾洛對全世界媒體說:“這或許是我最后一屆大賽,我不想留下遺憾”。
當看到西班牙隊站上最高領獎臺時,皮爾洛眼淚在眼眶里面打轉。
2010年世界杯小組賽被淘汰后的夸利亞雷拉,還有那天痛哭的貝洛蒂,仿佛又讓我們想起了1994年巴喬落寞的身影。
當然,還有意大利的門神布馮,在場上強忍淚水安慰隊友,采訪的時候終于忍不住痛哭。
“我的最后一場正式比賽是無緣晉級世界杯,這令人沮喪。更遺憾的是,意大利足球的這次失敗,是我們國家和國民的痛。”
第三個悲劇元素是怒吼。
那天比賽中出現了這樣一幕,比賽臨近尾聲時,德羅西被助教告知要去熱身準備上場時,他顯得很不滿,怒吼道:“居然要讓我要上場?我們不需要平局,我們需要贏球!”他隨后指了指身旁的因西涅,表示應該換上的是他而不是自己。
浪漫而柔情的意大利男人發出怒吼,那該是多么的悲壯。
我想起了2010年世界杯小組賽最后一輪,當補時階段夸利亞雷拉那腳美妙弧線讓意大利重燃一線生機,替補席上的布馮怒吼著快點開球,可惜終究敵不過時間。
第四個悲劇元素是出人意料。
2006年,電話門事件讓意大利足球處于歷史低谷,卻在全世界都不看好的情況下舉起了大力神杯。
2010年,頂著衛冕冠軍光環的意大利,冠軍教頭銀狐里皮重掌帥印,沒成想到面對實力不強的對手,小組賽三戰卻難求一勝,小組出局。
去年2016年歐洲杯,所有人都認為意大利已淪為平民球隊,大名單中沒有一名巨星。
但是孔蒂卻帶領這支“史上最弱的意大利隊”踢出了一場場精彩的比賽,在死亡之組中突圍,淘汰西班牙,點球大戰憾負德國。
而在歐洲杯班底補充人員的基礎上,沒有人會想到意大利會無緣世界杯,但是結果卻實實在在產生了。意大利60年來第一次無緣世界杯。
任何真正的球迷,其實都是懂得接受人生失敗的。
這個夜晚,這場不可思議但又在情理之中的比賽結束了。
我望著布馮、德羅西、巴爾扎利、基耶利尼這些老將悲情的背影,望著深邃如地中海海水般藍色的意大利,意大利男人的憂郁是滲透到骨子里的......
你敬我們一場好夢,我們敬你一世深情。
我們相依為命,我們如夢初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