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已成事實,但是關于《水滸傳》成書時間幾何、成書作者為誰還是一件難以定論的事情。魯迅認為該書成于是元末明初,又有學者認為成于元末,也有人認為是明初、成化弘治亦或是嘉靖年間。關于成書作者又有人認為是施耐庵也有人認為是羅貫中亦或是其他人。反正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既然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又是我國章白話小說之始,其價值可想而知。
讀水滸識英雄。雖然書還沒能看完,但是其中英雄倒卻是記著不少。梁山泊上,一百單八將卻是三十六元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化身而來,十八般武藝矛錘弓弩銃,鞭簡劍鏈撾,斧鉞并戈戟,牌棒與槍杈樣樣精通。
從朝代的更迭來看,大凡改朝換代都是揭竿為旗者都是迫不得已而為之。水滸中的英雄草莽個個都是背了命的通緝犯,有的殺了良民,有的殺了奸官,有的由殺了良民且殺了奸官。這個英雄不是攔路打劫就是那個英雄殺人放火,吃喝嫖賭殺人越貨無所不為,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免又在想為這么這樣的人還能稱之為英雄呢?百思不得其解,大概、也許是作者所處的那個年代需要這樣的人成為英雄吧。畢竟人物的性格都是由作者臆想的,難免受到作者個人經歷的影響。各個英雄雖是殺人如麻,但是大都都顧忌江湖俠義,殺個把該殺的人,搶個把該搶的劫亦是英雄理所應當做的。時代需要什么樣的英雄,那么不管這個英雄做了現在人看來多么不可思議的事情仍舊可以被視作英雄,因為時代需要他。更別說在那遙遠的宋末年間,民不聊生,官逼明反,縱使你不殺人不放火不攔路搶劫殺人越貨也無法獨善其身,倘若你把這些貪官污吏來個趕盡殺絕也能大快人心,視為一種為民除暴的英雄行為,即使你殺了個把無辜的良民,那也是他死得其所。因為在這大的環境里,死人才是司空見慣的事情,死一個貪官污吏能夠使得更多的良民得以安居樂業。革命從來都是需要用鮮血來祭奠,好人的血也罷壞人的血也罷。我想作者可能是希望通過這些草莽英雄來訴說自己內心深處需要表達的情感,從來都不是百姓想要反,而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反百姓苦,順百姓亦是苦。何不揭竿而起,撒一波熱血揚萬世芳名呢?
所以,梁山泊里,英雄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