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這個自媒體時代,想有所表達的人們我覺得都有必要了解什么樣的新聞寫作才是合適的。當然,如果你覺得自己會打三千個常用漢字,為什么要了解這些,這樣理解之下,本篇肯定不適合你。
???? 但,如果你對未知世界有強烈求知欲,并且想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思考到的更好地記錄下來,并且傳播出去,甚至你想在新聞行業(yè)立足,并且有一份心耕耘下去,那么本篇將可以為你提供一些路徑。
???? 提到寫作,因題材廣泛,人們很容易因興趣而進入,因迷惑而退出。這一點尤其適用于新聞業(yè)。請記住,10個初入新聞業(yè)的人前三個月只有5人留下來,半年之后有3人呆著,一年之后只有1人留下。這是全行業(yè)事實。與人們預想不一致的是,走掉的原因并非單位趕人,而是多半自動離開。其原因與待遇,工作強度大、成就感下滑、技術要求、普遍焦慮等因素有關。
???? 很多人在大學憧憬了四年,進入媒體還沒到第一年就永遠走開了。當然,大學教育的因素也是原因之一。在大學,教新聞寫作的老師,幾乎沒進過媒體,沒有新聞實踐,當然他們論文肯定發(fā)表數(shù)量是足夠的。
???? 所以寫好新聞稿的第一個避免動作——對這個行業(yè)過分激情的想象。它并非會給你帶來那么自由的感覺、并非隨時給你帶來新鮮感,特別是你并非可以借這個職業(yè)當上無冕之王。
???? 更常見的狀態(tài)是,別人下午五點就能下班,而你還奔波在采訪的路上,草稿更是一個字還沒寫,編輯8點截稿的信息已經(jīng)塞滿你的手機了。你的采訪對象對你拒之千里,更有甚者惡語相向。你好不容易完成了稿件,編輯把它改得一無是處。
???? 是的,你都會遇到。
???? 還有更多狀況不一一敘述,各有體會。但如果以上種種,你覺得可以接受,那么我們接著往下。
???? 寫好新聞稿的第二個避免動作——我認為、我覺得。新聞當然會有價值判斷,但我們是報道對象的,不是去借對象抒情。如果抒情、表達,我們可以寫寫散文,但以這種心態(tài)寫新聞,稿子肯定會很難看,編輯也會跟你反復見面。
???? 寫好新聞稿的第三個避免動作——包羅萬象。看到某事靈感大開,想用一篇稿去描述所有問題,想在一段話里潑墨。事實上,這會走火入魔。如果你沒花一個星期的時間采訪,請盡量表達一個主題,寫清楚就很好了。如果是當天采寫當天發(fā)稿,請用500字左右解決問題。有一個不管長篇短篇都適用的技術——一段話只表達一個意思。
???? 寫好新聞稿的第四個避免動作——沒有采訪。這種太多了。特別是網(wǎng)絡發(fā)達之后,很多人以別人的觀點為自己的新聞點,而且專挑好看的。事實上,即使采訪也只能呈現(xiàn)一部分事實,新聞事實只能無限接近,因為它就是要受截稿時間限制、受地哉限制、受作者水平限制。如果不采訪,你想騙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