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好消息!人民出版社讀書會來了!人民社這則新聞讓老蔣咂出了一點滋味:出版商終于總于從高高在上的神壇走了下來,也開始學起與讀書人同樂了,這對于傳統出版商而言,確實是一件大好事。從新聞中,老蔣才知道,人民出版社線下讀書會自2014年8月15日就正式成立了,一年多來已舉辦17期讀書會、10期沙龍、1次觀影、5次公益活動、2次調研,惠及讀者兩萬余人,人民出版社看來收獲頗豐哦!
跟出版商打過交道的人到知道,出版機構給人的感覺,一直以來都是那么冷冰冰的,常常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覺,讓人有了“門難進,事難辦”的心理烙印。對于普通讀者來說,出版機構和自己之間的距離,或許是離得有些遠,很難有走近的機會;讀者對于出版商的感受絕大多部分是來自圖書的感覺,書好,出版商好,書次,出版商則劣。出版商和讀者之間永遠隔著一層紙,就是讓兩邊相互猜測對方的心思。
一直以來,出版機構的出版選題,很大程度上源于編輯們主觀的判斷和選擇,對于圖書的直接消費者讀者的了解和認識,并沒有十分的把握;對于圖書市場的把握,也并沒有過多全面的數據來做支撐。現在我們常說的大數據,各家出版商手里的資源卻是非常有限的。傳統出版商搞圖書出版投資就點“撞大運”意思。
即便是今天的出版商,也同樣存在這個問題,手里既沒有屬于自己的發行渠道,也沒有自己的讀者資源庫;不管是圖書電商,還是實體書店,都不是出版商自己能掌控的,既然是借船出海,那么關于銷售和讀者方面的數據資源,出版商是很難獲得如意的答案的。沒有圖書市場和讀者的信息來源,出版商的出版投資,不就是屬于主觀臆測,經驗為先了。
關于這一點,老蔣可以借“羅輯思維”的一些數據做個佐證,根據公開的數據顯示,目前“羅輯思維”有五百萬的粉絲,2015年僅憑60本書就是實現了一個億的圖書銷售。這說明了讀者資源的意義所在吧!反觀傳統的出版商又有誰能做到如此地步?有多少讀者會對出版機構的圖書出版抱有期望呀?
這也是老蔣對于人民出版社讀書會這件很關注的原因所在。傳統出版商工作的重點在于圖書內容的出版,很少重視讀者資源的構建和培育。久而久之,出版商就養成了“重內容,輕渠道”的經營心態。其實所謂的“重內容”,今天看來,也并不是那么會事,如今圖書市場上圖書質量的參次不齊局面,出版商也是難脫其咎的。
此番人民出版社為什么要大費周章搞讀書會?或許,也是勢所逼,同業競爭,不得不邁出的重要的一步。首先,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出版商的發行渠道被圖書電商給擊穿了,實體書店發行渠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不可逆的顛覆,出版機構的圖書發行被迫集中于幾大圖書電商巨頭,實體書店體系除了中小學教材和教輔市場份額未受什么影響之外,其實品類的圖書發行給予出版商的支持,卻是在不斷下降之中。
由此而來的,就是同業內之間的競爭變得異常激烈。可以設想一下,一兩千家出版機構和圖書公司,都希望爭奪僅有的三四家圖書電商巨頭的讀者資源,不拼得個你死我活,誰都不會輕易撤出這個戰場,這也是出版商一場輸不起的戰爭。對于如今的出版商來說,是“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日子是不太好過。
互聯網來了,對于出版商改變最大的,就是新書銷售模式。實體書店渠道被整趴下后,圖書的鋪貨展銷模式受的影響,可以說是致命的;然而,圖書的網上銷售,之前那一套就不適用了。一本書沒有宣傳推廣,沒有曝光,沒有關注,在海量的圖書中,奢談圖書銷售,不過是一場夢。圖書的網絡銷售,關鍵點在曝光度或讀者資源,別無他法。
曝光度和讀者資源對于絕大部分出版商而言,都是稀缺的資源。所謂的曝光度,其實沒那么復雜,只要出版商有一定的營銷預算,這不是問題,但問題是,營銷對于很多出版商來說,是在割其肉,出版商對于新書的網絡營銷這這塊,似乎還沒醒過味來。何況,網絡營銷也是一門大學問。
除了曝光度,讀者資源這一塊,各出版商手里可能就更為緊缺了。很多出版機構根本就沒有這方面的積累,那么,對于出版商的新書銷售來說,如果既沒有營銷預算,又沒有讀者資源,要想做好這門生意,確實是難度大呀。“羅輯思維”之所以讓書業同仁羨慕不已,其手中的五百萬粉絲才是真正的瑰寶吧!到這里,大家或許也會理解到老蔣為何要給人民出版社讀書會點個贊了吧!人民社這是要開始培育自己的忠粉啦!
關于出版商培育自己的忠粉這事,老蔣就一直在說,一直在講。出版商只要最大程度和規模地接近自己的讀者群體,才有可能了解和掌握自己讀者真正的需求和要求,出版商的圖書出版才能真正意義上的做到有的放矢,同時,出版商的新書發布,才可能最大可能地在讀者圈里發酵并發散出去。這就是出版商讀者圈的魅力所在。
關于出版社的讀書會,對于讀者自然也會是收益良多的。同一本,不同的人,讀起來的感受和收獲都會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如果讀者能有機會跟作者交流,或者是能獲得出版商對于圖書的詳細讀書指導和推薦,這些對于讀者而言,收獲也是巨大的。因此,讀書會這種形式,對于出版社和讀者來說,是雙贏的。
最后,說一點老蔣個人的一些看法。之前老蔣曾探討過新型實體書店的話題,書店活動的舉辦應該是非常重要的一點,而出版商對于實體書店的支持,最應該的部分,其實就是諸如人民社讀書會這種讀書活動,這種類型的活動對于三四線城市的讀者而言,是非常有吸引力了的。如何把出版商的讀書會跟各地的實體書店想結合,這對于出版商、實體書店、讀者乃至于圖書的作者都是一件大好事!
一點希望,希望越來越多的出版機構,越來越重視讀者的心聲,拉近跟讀者間的距離。空談國人不讀書,還不如多辦點讀書會。
(作者蔣衛民簡介:中國互聯網書業專家,“圖書試用網”主編及“圖書試用網?讀書人聯盟”倡議發起人。微信公眾號:laojiangshuq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