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渠王之死的原因分析了,現在再回顧這段歷史的只字片語。很多人說電視劇有許多虛構情節,歷史真實面目到底是如何,我在這里寫下這段歷史說的通的一段解釋。
秦惠文王贏駟死后,歷史上的羋八子確實是帶著公子稷到燕國為質,秦武王意外死去后,在同母異父的弟弟魏冉的幫助下,羋八子帶著公子稷回到秦國,經過一番奪權斗爭,滅了惠文后,公子稷當上大王。義渠國在秦惠文王時對秦國稱臣,借新王登基的機會前來咸陽朝賀。史書未記載末代義渠王叫什么名字,這是最大的遺憾,以當時史官命筆書寫,是不大可能記載狄戎的歷史,最多是記載關于兩國交戰和勝負。
從理論上說,義渠王和宣太后之前應該是不認識的,嬴稷登基不滿20歲,對于治國之道不太精通,宣太后攝政掌權。義渠王前來朝拜,在大殿里與宣太后和嬴稷初次會面,極有可能蔑視新王。為什么呢?義渠王年輕力壯,高大威猛,性情桀驁不馴,看到新王幼小,其母是婦人,孤兒寡母應該好對付,說不定還能打上門來。 偏偏宣太后是女中豪杰,正直壯年,看到年輕力壯高大威猛的義渠王,不禁動了心思,用女人征服男人的思維來打開局面,改寫大秦正面征討義渠國的策略,采用懷柔拉攏政策安撫義渠王,以墮其志。歷史證明,宣太后的決策是正確的,30多年里,義渠國與大秦相安無事,友好共處。
戰國時期太后養男寵,留個男人在宮里,根本談不上淫穢,商鞅變法把大秦的禮法毀滅干干凈凈,整個國家的道德底線都在倒退,誰還敢指責太后淫亂呢?秦王贏稷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動一兵一卒就能安撫心腹大患義渠,對于秦王君臣來說簡直就是劃算的買賣。宣太后和義渠王生了二個兒子,兩個兒子下落如何?史書沒有記載,極有可能是夭折。為什么這么說?王室子孫生死存亡,史官都會有記載,宣太后生的二個兒子雖然不是贏氏血脈,但也算是嬴稷的親弟弟,史官無論如何都會記下一筆。宣太后與義渠王生的兒子,成年后可以分封在義渠,用血緣關系來鞏固權力,或者用政治聯姻來結盟,在春秋戰國是慣用的手段。大秦在宣太后掌權30多年的時間里,國力日漸增強,軍事力量早就傲視群雄,也不怕義渠的威脅了。
宣太后臨朝稱制41年,兒子嬴稷都熬到50多歲了,還沒有親政,尤其是在立太子問題上與母后意見不一致,導致心理出現失衡。直到范睢諫言,嬴稷開始一步步進行奪權計劃,先滅了義渠王。為啥要滅義渠王呢?不僅僅是解決國土問題,還能奪去母后的兵權,要知道義渠王的兵馬都是聽宣太后的,擒賊先擒王,慫恿著太后在甘泉宮設宴誘殺義渠王。義渠王死后,義渠國大亂,嬴稷立刻派人平了,義渠國滅亡后再無騷動。
歷史上記載,宣太后設計誘殺義渠王,我總覺得這段文字似乎有其他深意。共同生活34年,大秦和義渠一直都是相安無事,宣太后和義渠王早就是實際上的夫妻,這個時候殺自己的男人,至少要找個理由殺吧?說是謀反,難道先前就沒有任何動靜嗎?誘殺,這個誘字,顯然包含了很多含義,并一定是真心想殺。極有可能是嬴稷想殺義渠王,想殺一個人,隨便安一個罪名,只要能達到目的。義渠王死后,嬴稷就奪了宣太后的權力,并在朝廷上宣布,驅逐自己的舅舅魏冉和羋戎,還有兩個弟弟公子俚和公子芾。宣太后執政掌權主要依靠兩個親弟弟和義渠王的勢力,現在權力被兒子奪去,兩個弟弟和兒子被驅逐,義渠王也被殺死,一切都沒有了,就跟嬴稷鬧崩了,一年后在郁悶中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