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直以來,我們都會被灌輸這樣一種思想,好好學習,努力工作掙錢,然后買房買車......就像窮爸爸說的那樣。似乎這是一條最佳的人生道路,特別是對于窮苦人家的孩子來說,考上大學似乎就意味著出人頭地。然而,社會的現實殘酷地告訴我們,這是富人更富、窮人更窮的時代。富人用富人的思維更富,而窮人用窮人的思維更窮,我們不是沒有行動,而是我們決定行動的思維方式不同,結果必然也是不同的。
? ? ? ? 雖然以前看過會計方面的書籍,但那也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從沒有想過讓會計財務知識為我賺錢。我跟普通人的思維一樣,不,是跟普通窮人的思維一樣,好好讀書,然后畢業工作,就在去年,在家里需要用錢的時候,我能拿出的積攢已久的錢也只不過是杯水車薪,而我卻一籌莫展。書里幾張簡單的財務圖表便讓人醍醐灌頂,現金流一個既表象又深層的術語,透過現金的流向讓人明白自己為何窮,窮在哪。很羨慕作者羅伯特同時擁有富爸爸跟窮爸爸,在教給他不同的東西。有一句話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其實應該可以說是“沒有對比就沒有撥開云霧見天明的那一刻”。通過兩個爸爸不同的教育,對照兩個爸爸不同的現狀與未來,作者更清晰地認識到自己該如何去思考如何去行動。沒有絕對的錯誤,只有不斷改變的正確。容易驕傲自負的種子深埋我們心底,使得我們不愿去面對最真的自己,逃避,讓目標越走越偏。其實,目標很明確,就是致富。一年又一年地過去,驚訝地發現自己其實還在原地踏步。就像窮爸爸那樣,勤懇地工作,勤懇地為金錢工作,然而,金錢并未為我們工作,始終被生活推著走。看完了這本書,我想該做些什么,或者不急于去做什么。先把自己現狀列出來,正在做的事列明,分清有效與無效,多一些思考,少一點無知,多向他人學習,不管是好的,或是不好,學習、對比、思考,是一件比學習更有效的事。
讀《富爸爸窮爸爸》時寫下
2017.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