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便能解渴;佛法無邊,奉行一法,便能得益。
佛法有“萬法歸一”之說,日子要一天一天地過,路要一步一步地走,事情要一件一件地做,人生就是這樣簡單,把“一”做好即可,何必為無限的時空煩惱呢?
其實,我們中國人是非常懂得做人和做事的道理的,但真正用這些道理去實踐的人卻很少。所以,《論語》傳承幾千年,讀過的人不計其數,而真正靠《論語》成功的卻只有那么幾個人。宋朝開國宰相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名揚千古,于丹憑借《〈論語〉心得》為世人所知。
趙普和于丹的成功其實極為相似,我甚至覺得于丹不過是把趙普的成功復制了一遍,他們的共同之處就是認認真真地做了一件事,那就是——讀《論語》。但就是這樣一個舉動,讓歷史記住了趙普,讓時代記住了于丹。
這也給了我們一個啟示:成功其實不是什么難事兒,做好一件事兒就足夠了。
有的人一輩子只做了一件事兒,就讓人記住了;有的人做了一輩子事兒,卻沒有一件能讓人記住的。其實人生的價值并不在于你做了多少事情,而是看你做的事情是否成功。做一千件半途而廢的事情不如完完整整做好一件事情,因為衡量行為價值的標尺是結果而不是進程。
現在,很多大學畢業生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時候,很容易產生一種想法:我要找一份符合我興趣的工作,我要找一個能充分發揮能力的平臺,我要做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
其實,根本不必這么著急,一個人能否成功,并不在于你所處的環境有多好、你的起點有多高、你的企圖有多大。如果你能在現有的工作上做得比別人好一點點,不需要很多,你就有機會去做更大的事情。但如果你什么都不做,停在那兒幻想或者抱怨,那根本沒用,這個世界沒有人想聽怨天尤人的話,大家只關注你做事的結果。所以,你只要把每一件事都做好,哪怕只比別人好一點點,你就會有更多的機會。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