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拐彎處都還有一些未經探索的岔路
——讀《政治哲學》
文/葦眉兒
不得不說,這本牛津大學哲學通識課《政治哲學》是很難讀懂的一本書,卻是影響幾代人走上思索公共事務之路的經典通識書。中信出版集團在2019年7月份推出的全新第三版,再一次引領人們重新思考有關政治哲學深邃恒久的話題,無怪乎《政治哲學》在眾多政治哲學教材中脫穎而出:學界好評,讀者青睞。
先來理清一下書中內容的脈絡綱領。
書中闡述了有關公共事務的六大問題:
[if !supportLists]1、[endif]假如沒有國家,會怎么樣?
霍布斯、洛克、盧梭筆下的自然狀態
[if !supportLists]2、[endif]人們有政治義務服從法律,理由是什么?
基于契約同意、功利和公平的論證
[if !supportLists]3、[endif]誰應當統治?
柏拉圖、盧梭、穆勒視野下,民主的價值與張力
[if !supportLists]4、[endif]自由的界限在哪里?
兩種自由概念,個人與社群
[if !supportLists]5、[endif]社會財富怎么分配才算合理?
羅爾斯和諾齊克的爭論
[if !supportLists]6、[endif]弱勢群體、移民入境、全球正義,政治哲學怎么看?
立足當下,思考每個人、每個地方的正義
誠如喬納森·沃爾夫所說:“政治哲學是一門規范性學科,意思就是說,它試圖建立規范(規則或理想的標準)。我的目的在于讓讀者理解政治哲學的核心問題,理解政治哲學史上解決這些問題的最有趣的嘗試。”
作者喬納森·沃爾夫的頭銜很多——牛津大學政府學院公共政策教授,倫敦大學學院哲學系教授,人文與藝術學院院長,牛津大學哲學家……他帶給我們——就算之前不懂政治哲學或者沒有任何哲學背景的人,政治哲學導論應有的樣子,了解并深深著迷政治哲學的無窮魅力。
“我的目的不在于把一種意見強加于你;我只是希望提供一些有助于形成你自己觀點的材料。當然,也有可能你讀了這本書之后,仍然和之前一樣迷惑。但是,從稀里糊涂的無知到見識多廣之后的困惑,這一過程中所取得的進步我們一定不要低估。”他這樣寫道。
來科普一下“通識”的含義吧。
[if !supportLists]1、[endif]學識淵博的人。
[if !supportLists]2、[endif]學識淵博。
[if !supportLists]3、[endif]指廣博的知識。
通俗來講,通識就是對各個方面的知識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通識是將來社會的一種必然趨勢,各大高校開設通識課,能培養出更加適應社會的人才。一句話,未來亟需通識型人才。封面中特別標注了“牛津大學哲學通識課”字樣,我想一讀再讀、一讀再讀應該是對這本《政治哲學》最有意義的閱讀探索和含意延伸了,畢竟值得一而再、再而三閱讀和思考的書在當今這個社會、在每個人的人生路上,是屈指可數的。
當然,也會有人說,對不起,我不懂政治哲學,也不想懂,不感興趣。但是,人生活在社會之中,生而在群體之中,于這個社會于這些群體于眼前眾人之事休戚相關。所以善用理智來思考公共事務,是你、我、他,每個公民的責任,也是應盡的義務。
在書中,你會聽到古老的爭論,不同觀點的人各執一詞;
在書中,你會被全新的挑戰震撼到,因為有些話題有些觀點我們聞所未聞、顛覆三觀;
在書中,你會學到清晰地思考、理性地甄別;
在書中,你會看到不一樣的自己,當你融入當前社會、潛入他人觀點、踏入一個驚為天人的領域;
……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2500年來政治哲學的魅力經久不衰,人們對此的探索和爭論永遠沒有盡頭,因為很多很多的話題不能一錘定音、蓋棺定論。還是用《政治哲學》一書的結尾語來總結吧:“政治哲學遠沒有結束。還有一些沒有解決的問題,不僅如此,每一個拐彎處都還有一些未經探索的岔路。”
書的最后一句是:“不過,我還是在此停筆吧。”
讀完此書的我,此刻的我,亦是:“不過,我還是在此停筆吧。”閱讀此書的你,關注政治哲學的你,會有屬于你的新穎思考和別致觀點的。
在思索公共事務的路上相遇吧,那“每一個拐彎處都還有一些未經探索的岔路”口,相當的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