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認為價格的決定性因素是價值,也有人認為是成本。今天才發現這些答案都有很大的漏洞。有些東西的價值是非常難衡量的,甚至沒有價值,比如鉆石,玉石,現在的機械手表,但價格非常高。另外還有很多高價值的東西,完全免費或者基本免費,比如空氣,水,時間。成本的高低也不決定價格,比如高成本加工的廢品基本沒有價格,又比如梵高的畫低成本制作,在其死后變成高價格。
價格的決定性因素是供求關系,簡單的說是有人需要。在雞的眼里,麥粒比珍珠更需要,更愿意支付。有人需要,石頭也能瘋狂。
這對我們有什么現實意義呢?
1.明白自身的價格主要決定于被人需要,而不是自身價值和付出的成本。如果是認為價值決定自身的價格,就可能學習很多不被人需要的東西來提高價值。但這些都不是你所在的公司需要的,或者離開公司以后其他人愿意支付的,你就不會有好的價格。如果認為成本決定自身的價格,那可能付出很多額外的成本來提高自身的成本。你辛苦付出的額外成本,只有滿足對方需求,才能有價格。如果不是,那就是畫蛇添足。
2.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是讓自己被人需要,不是增加更多不需要的技能,也不是自己花費更多的時間。
3.明白苦勞是沒有價格的。不要抱怨自己的辛苦,因為這不是對方的需要。
4.思考自身是否被人需要。作為一個職場人,應該思考公司需要你啥?公司如果看不到你的需要,那就變成了領導需要你啥?這種情況在很多國企事業單位很常見。認真思考以后,你也許會發現很多不一樣的答案。甚至你可能發現自己已經不被人需要了。你的價格變成了滿足對方的心理需要或者不愿帶來麻煩所支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