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究竟是什么決定著我們的價格,老板雇傭我們發多少工資的依據是什么?
> 如何讓自己未來更值錢,個人價格越來越高?
> 為什么很多人特別努力,特別勤奮,仍然過得很慘?
> “物以稀為貴”的前提是什么?
> 我們都面臨的困境是什么?
> …
在市場上,什么是決定我們價格最重要的因素?
我們擁有的能力?個人具有的價值?還是成本呢?其實都不是,這些都能夠影響價格。但是,**在市場上,決定價格的最重要因素,是“需求”。**也就是說,需要你的人越多,你就越值錢。
**千萬不要誤以為價格和成本直接完整相關,它們只是間接部分相關。**你想想,人們出錢購買一個產品,是因為他們真的需要,而不是因為那個產品的制作成本有多高,這也很明顯,是吧?你有個產品,在我出手購買之前,你的一切成本都跟我沒關系,你的情懷也跟我完全沒關系;我也不會用你的成本衡量我應該用多少錢去買,衡量我該用多少錢來買的主要因素實際上是我的支付能力—— 再一次實際上與成本無關。另外,出錢如果是為了情懷,那么我的支付應該被稱為捐贈而不是購買。
從這個角度望過去,很多人的絕望其實都有一致且清楚的解釋了:
> 天吶!我這么努力,我這么勤奮,可為什么這么慘?!
> 也許,這很無情,卻是事實:這世界不需要你。
-
決定價格的要素不是成本而是需求,對人“有用”就是讓自己值錢的方式。
在北京建一棟房子的建筑成本應該和在南昌建一棟房子的建筑成本差不多吧,而實際上賣出去的價格的差距卻是巨大。這差距的原因有地段因素,環境因素,經濟效益,等等,可最本質還是“需求”。
10個人需要和1000個人需要的產品,價格自然不同。
只有真正對人“有用”,才真正值錢。對更多的人有用,就值更多的錢。
-
活在未來,尋找到未來的需求,然后朝著那個方向努力和準備。
真正重要的不是“活在現在”,而是要努力“活在未來”。
因為你的現在,就是由過去決定的,所以想要改變未來,最簡單直接的辦法就是:
**想想未來需要的是什么?然后從現在開始就朝著那個方向努力。**
過去在學校的時候,我們需要滿足的需求就是考一個高分。但現在不同了,我們要為自己的未來做準備。
在從事一份工作之前,記得多問自己這么幾個文體:
**這個工作以后有多少人需要它?**
**我能在這個工作里為別人提供多少價值?**
這樣的問題問的越多,我們對于未來的把握就會越多。
“活在未來”,做好當下,是讓未來的我們升值的最好方式。
-
物以稀為貴的基本前提是:別人需要的“物”,才是越稀有越珍貴的。
不顧及前提而盲目地追求“稀有”,最終你手中的東西可能并沒有“昂貴”的屬性。
所以在我們追求稀缺之前,你一定要想清楚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做的這件事是不是真的對他人有用。
在鼓勵萬眾創新的時代,很多人會一味地追求“稀缺”,而忘記了只有被人需要的“稀缺”才是真正有價值的。
這條標準,要成為我們選擇道路時的原則之一。
-
我們都面臨的困境是,這個世界并非我們所想象,而成長就是要實時調整現實和想象的差距。
仔細回想一下,就會發現我們成長的過程都伴隨著一個經歷:
**掙扎著認清世界的真相。**
小的時候在父母的照顧下,我們以為世界就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模樣。隨著我們漸漸長大,融入集體生活,我們開始學會妥協,學會合作,我們不斷努力著了解真實世界的樣子。
等到從學校畢業后,進入社會又成為對我們的一次考驗。
如果你發現過去學習的知識,并沒有足夠多的人需要它,你是否有勇氣快速轉變,換個更好的方向努力?
這一切都需要“掙扎”,所以多數人都不愿意認識真實的世界,而那少數掙扎著前進的人最終獲得了成長。
馬克·吐溫說的好:
> 讓你陷入困境的,并不是這個世界;真正讓你陷入困境的,是這個世界最終并非你所想象。
當我陷入迷茫,困惑時,就應該意識到,我想象中的世界出問題了,它不是現實世界的樣子。積極的去做一些事情,才能讓我們離真實世界更進一步,當我們接收到這個世界的反饋時,一定要有勇氣直面它并做出相應的調整。
-
合理分配自己的注意力,選擇最“被需要”的事情,才能創造價值,最后提高自己的價格。
讓我們稍微聚焦一下。先聚焦到自己的生活上去。我們所身處的世界,其實主要是由人構成的,也就是說,當我們希望自己被我們身處的世界所真正需要的時候,換句話講,只不過是希望我們被我們身邊的人(準確地講是,那些對我們來說重要的人)所真正需要。
那你就要花時間琢磨了:
1. 他(們)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最需要的又是什么?
2. 我是那個能夠滿足他需求的人嗎?
3. 如果我能,有沒有可能成為必需?
4. 如果我不能,我怎樣才能?
5. 有必要一定由我去滿足這個需求嗎?
……
還有一點就是,從“需求”出發,不管是“真的需要”,還是“覺得需要”,我們都能看到這個世界更多的真相。
在這里,笑來老師特別提到了“換位思考”時更有效的用法。
> 人們提到“換位思考”的時候,換位的對象常常是指另外一個人。當我提到“換位思考”的時候,換位的對象,常常不是指某個單個的人,而是指整個世界。你要深入思考的,不僅僅是站在對面的某個人怎么想事兒,你要深入知道的起碼是“這一類人如何思考”,甚至是“大多數人如何思考” —— 畢竟,剛剛就說過,這世界主要是由人構成的,你了解人的類型越多,數量越多,你對這個世界就越了解,你就越容易明白這世界真的想要究竟是什么。
-
**主動去尋找為別人服務的機會,你能收獲的東西多半會超出你的想象。**
如何同時為更多的人服務?可以通過制作簡單的入門教程,寫作,演講等方式,大范圍的傳播,從而同時為更多的人服務。組建社群是個同時為更多人服務的好方法,目前參加的早起群,寫作群,都是群主利用社交軟件,連接有需求的伙伴,同時為更多人服務,參加者包括組織者收獲的東西遠超我們想象。
該主動為別人提供什么樣的服務?咱們這周的專欄主題是——選擇最“被需要”的事情才能創造價值,最后提高自己的價格。提供他人最需要的服務,也許有人可以比你做的更好,但只要先行動,就會有人認可你的價值。大家都渴望成長,渴望提高做事效率,學習效率,這些都是稀缺的能力,誰能提供這方面的服務,肯定很值錢。
如果收獲的東西沒有超出想象怎么辦?服務他人時,關注的重點應該是我能提供什么,怎樣更好的服務對方,而不是我能收獲什么,關注的方向不同,做出的事情,經歷的思想起伏也會不同。當我們更多的服務他人,收獲到感激與祝福時,這種幸福的感覺也是超出想象的。
-
**挑最被需要的事情做。**
這么一句很樸素的話,是提高我們價格的真理。
如果你正在做的事情,是最被需要的事情,那么你就是最被需要的,“最被需要的”實際上總是被高估—— 這是幾乎永恒的現象。
現在做不到,那就刻意去練習那個最被需要做的事情的能力。
做人,就要做個真正有用的人;
做事,就要做真正有用的事;
做產品,就要做真正有用的產品…
每天都養成這樣的習慣。問自己一些固定的問題,比如:
**今天有沒有浪費注意力?**
**有沒有好好打磨元認知能力?**
**當然還有,什么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