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戒學堂IP營第二階段打卡,89/90天,1264/148106】
文/墨無聲清
01
一本書可以讀多慢?
前幾天我從書架上翻出《圍城》,看了半個多小時才看了30頁,平均算下來兩分鐘讀不完一頁紙。
于是我便暗自感嘆:我的閱讀速度果然有很大提升空間。
(雖然也和我寫批注發散思維的習慣有關,各種內容串聯成一條龍,有時甚至直接轉道寫小作文或者小作文集錦,文字太任性……)
或許,也得耐著性子看看挺干的書。
(我多希望干貨書也能用講故事的方式出來——來自一個可能有點挑剔的讀者。)
誒,來年改進的內容出來了一條?
或許我該稍微提升一下閱讀速度,至少可以在第一遍的時候,用更快的速度讀完,覺得值得讀第二遍的時候再慢慢寫。
或許這樣會更好。
(我相信,我依然會視具體情況而定。還是任性。)
02
文字喜歡自己在紙上蹦跶?
我想是的。至少對于我來說,是這樣的。
字數是我不可控的,沖著1200字走結果寫成2200字的事情常常有。
雖說發散有利于角度找得更全面,但有時也會造成重點不夠突出或太長的尷尬。
寫3500字左右的長文(或5000字左右復盤)已經不大會難倒我了,但有時候我會覺得我的文字還不夠精煉。
字數的多少,還是得根據內容來。但無論長內容短內容,顯得拖沓或不精煉總是尷尬的。現在的語言環境也是要求“深入淺出”,最好能用簡單些的語言表達出含義。
或許練習短內容與故事能幫我避免這種尷尬。
誒,來年待改進的內容又多一條。
說起哪個文體的文字最精煉,那一定要數詩歌與散文了。
年底好巧不巧,我本是抱著屯散文回來研究的初衷收了一波二手期刊,順手幫別人解決搬家庫存二次利用的問題,卻收回來一波詩歌。
除了學生時代要背的古詩詞以及放在書架上的毛爺爺的詩詞鑒賞,我還真缺這個文體。這下全了。
所以,一起愉快地讀詩歌吧!
03
究竟專攻哪個文體好?
……
思來想去,至少明年的日更主打得是練習寫故事。或許先花大量時間再重新磨一磨基礎會更好。
也許文筆是沒有什么的大問題了,但是如何描寫情節、刻畫人物,這些重中之重的練習是永遠不會過期的。
寫什么樣的故事呢?新媒體?小說風?
寫人物故事,真實的挺適合新媒體,虛構的挺適合小說。分工明確。
盡管文案類的書我也翻了一本,但死磕這一塊我還是有點興趣不足。我還是喜歡故事,就是寫文案,我也想寫成故事。
把故事當平臺,放自己的空間,也許還會拍攝自己的視頻,從圖文到視頻走一圈看看。
自媒體+視頻號,搞起來。好像不斷地被提醒要搞這個事情。耳朵聽多了,書也就不知咋的就聚到了一起。咦,正好一條龍。
今年太有“急性積累”的感覺,太多“新”與各類信息資源涌動,我一旱鴨子在水里面好像看到很多木頭,抱起一塊沉浮。
感覺不遠處還有想爬的山,但我必須得想起去年的“追山歷險”,那個c位小屋呀,是我獨自爬荒山、踩新路、歷經曲折與狗吠……才從感覺就下個坡的功夫走到了隔壁是墳堆的小屋前。
從此時的我到達目的地的我,還隔了各種信息待消化整合同時保不齊還有什么驚險奇遇的距離。
哦,還有選木頭的精準度考驗,以及……認知推翻認知的糾結之類的吧。
……
04
群里刷滿年度復盤,給我看得流淚滿面,太棒了一個個的。
年底我最想請教的問題:如何讓腦子里的東西以更輕盈的體態存留?
Ps:這不是哲學問題,這是實操問題。特需要特關鍵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