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家長雖然知道自己脾氣不好,也知道這樣對孩子不好,但是總是特別容易生氣,俗話說,一點就著,或者用我們在這一個主題最開始的時候講的話來說,基礎情緒是負面的。那么除了在生氣以后澆滅怒火,有沒有什么辦法可能讓我們改變這樣的負面基礎情緒呢?別讓怒火的小苗頭輕易躥起來,或者剛有一點苗頭就能把它滅了,豈不是更美好?
改變一個人的脾氣,可以做到嗎?答案是肯定的,不過需要付出努力。這里沒有速效藥,只有長期的堅持和陶冶。一聽到長期,很多人就打退堂鼓了。我們身邊一些愛發脾氣的家長,除了陷入“發火——懊悔——再發火——麻木”的循環里,從沒有為自己和孩子做過一些努力,那就很難跳出這個怪圈。真正在乎孩子的未來和自己家庭幸福的家長,是實踐派。
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你從根本上養好自己的脾氣呢?主要分為兩類方法,一是讓你深挖自己生氣的原因,二是學會理解和包容、從正面思考問題。
深挖生氣的原因
其實,到底是什么讓我們生氣,這個問題的答案往往有三個層次:
一是表面上看起來的,比如表面上看是孩子屢次把玩具弄得滿屋子都是這個現象讓你生氣了。
二是深層次的,你的大腦可能從滿屋子的玩具立刻想到了“我已經這么累了怎么還得收拾這個爛攤子”(疲勞),甚至“從來沒人幫我,永遠只能我來收拾”(孤獨)。
19.jpg
三是更加底層的一些原生家庭的記憶在潛意識里開始指揮你?!皬男∥艺f什么爸媽就老是忽略我,怎么現在當媽了,這孩子也忽略我三番五次重申的要求,怎么就沒有人聽我的!”(被輕視)。
只看到最表面的原因,就容易每一次都再犯同樣的錯誤。我們都知道,面對完全一樣的事情,不同人的反應是很不一樣的。為什么一個媽媽看到亂糟糟的屋子能笑呵呵的想看來孩子今天玩兒得很開心,而另一個立刻就火冒三丈呢?答案是背后深層次的原因是不一樣的。
所以,如果你想要養好自己的脾氣,首先第一步,要能夠學會深層次地反思,究竟是哪些原因容易引起我的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