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半命題(作品點評匯總)
逝去的村落
文/阿丹(山東)
大哥打電話說? 遷墳
說母親托夢? 空無一人太悶了
要和我們一起? 進城
【陳敬良點評】
? ? ? 電話、遷墳、進城等這些生活中平常無奇的事物,在和“母親托夢”、“空無一人太悶了”形成因果關系后,便鮮活起來,閃爍著別樣的詩意。
? ? ? “空無一人”,直接點題。
? ? ? “村落”這個名詞,在社會發展城鎮化加速的大背景下,已越來越遠,甚至陌生、消失。
? ? ? “進城”的詞義也褒也貶,這是時代的產物,也是時代的癥結。
? ? ? 每一個人的骨子里都有故土情結,葉落不能歸根就像無根的萍,心懸半空無法著地。“村落”和“進城”之間的徘徊和糾結,讓人產生“心歸何處”的失落與迷茫。
? ? ? 作者以自家的一件平常事(實則蘊含著對母親深深的懷念,也因此加深了主題的沉重感),折射現實社會存在的大眾面對和正在面對的共同問題??此破匠#瑢崉t深有意味。
? ? ? 剔除一切與詩的內涵無關的文辭,使詩變得干凈起來,其情感的把控和詩寫的克制,是作者思想與技巧成熟的表現,也使作品具有以點帶面、以小見大的藝術效果。平凡中折射不平凡,難能可貴。
記憶中的村落
文/阿范兒
圍攏的薄田? ? 草
仍長? ? 四季拔不清
像我進城多年,最親切那身土味兒
【陳敬良點評】
? ? ? 本篇作品妙在喻體選擇的形象與精準,使詩意指向清晰而耐人咀嚼。詩語質樸、內涵豐厚。
? ? ? 意象的運用與蘊藏的含義也值得一提:
? ? ? 薄田,為什么不是麥田、田地等?一個“薄”字,反映了資源的缺乏,難以維持生計或改善現有生活和把握未來的命運,所以便有了“進城”謀出路、求發展、從而實現心中的夢想和追求。
? ? ? 草,象征生生不息,也象征卑微而倔強。仍長——初心、執著。
? ? ? “最親切那身土味兒”,鑲嵌心底的那份對家鄉與親人的濃郁情感與眷戀,讓讀者從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從而產生情感的無形觸動。
消失的村落
文/煙雨傾城(甘肅)
草木? 房屋? 遺忘了姓氏的院落
任雨洗? 任雪覆? 任游子
在異鄉的午夜一次次叩響
【何處不桑年簡評】
? ? ? 深沉的筆觸凝聚了作者對生命之源所有的深情。首句的落寞感,中句的時光流轉感,尾句的心心念念感,一環緊似一環的訴說著歲月里某些遺失的蒼涼。尾句里所蘊含的痛感,將這種蒼涼推至生命追溯的極致,直抵讀者內心。
遙望村落
文/靜月聽風(云南)
翻開月光粘稠的記憶
一曲炊煙五線譜
在父親的掌紋里彎曲
【陳敬良點評】
? ? ? 第一句:以月光記憶為切入口,表達了對故土的懷念之情。
? ? ? 第二句:村落與炊煙,一動一靜,呈現了村落休閑與繁忙的場景,五線譜起了使畫面感更生動、形象的作用,也為結尾的“彎曲”鋪墊。人生莫不就像五線譜?喜怒哀樂、跌宕起伏。
? ? ? 結尾:承接第二句,并加以提升,是為本篇作品的“詩眼”,落筆穩健。以獨特的角度,呈現父愛如山的形象。“在父親的掌紋里彎曲”——一切的困苦與艱辛都有父親一手擔當。
? ? ? 本篇作品貴在意象運用的精準,特別是結尾的“掌紋”,起到梳理情感與提升詩意的作用?!罢萍y”,從相術上關乎人的命運走向,從其不可復制又暗示了人的個性,還一個層面是歲月的滄桑。多層含義與影射,可以給讀者多角度解讀,這也是詩歌的魅力所在。
余暉下的村落
文/晨光(山東)
桅桿撐起 海的神韻
暮色 只輕輕一抖
弄潮兒的吆喝 便鮮活起來
【楊賞評】
? ? ? 作者以生動的文筆刻劃出一副黃昏漁村的畫面,由靜到動,別有韻味。
? ? ? ? 起句“桅桿撐起海的神韻”,大海、漁船、桅桿,這些海上事物組合在一起,開闊的視野即入眼簾,躍然紙上。第二句、第三句“暮色只輕輕一抖/弄潮兒的吆喝便鮮紅起來”,結合意象,詩意非常生動,畫面鮮活。
? ? ? 整首微詩意象靈動,語感豐滿,采用擬人的手法層層延伸主題。創作來自生活,具有強烈的生活氣息。
難忘的村落
文/隨心惜緣(山東)
老井? ? 土屋? ? 炊煙
記憶猶新? ? 一粒粒
忠厚善良? ? 從這里啟航
【黃自強簡評】
? ? ? 入題,從寫實描繪,所有的特征,都是美好的印象,不能忘卻的記憶,親切在那一粒粒忠厚善良,非常動人的形象比喻,一座和諧的村落,帶給我們是溫馨的鄉音鄉愁,懷舊在情感中,沒有絲毫凄涼之說,或許這正是作品出彩之筆,尾句是延伸的思想,有著啟迪意義,不忘初心,牢記根本,讓忠厚善良的美德永遠傳承,平抒情懷的作品,完美地表達了主題,帶給讀者久久回味!
孤獨的村落
文/楊(浙江)
一道殘墻? ? 剝落記憶的磷片
夢里? 幾聲咳嗽
驚醒? 遙遠的歸期
【黃自強簡評】
? ? ? 一道殘墻,帶我們走進印象,那剝落的記憶,在夢里情長……接下來的幾聲咳嗽,帶出真實的形象,父母,老人,甚至留守兒童,他們都在冀盼,都在呼喚,驚醒游子的思念,催促游子的歸返,孤獨的村落有著曾經的故事,孤獨的村落維系著親情,永遠別忘了牽掛……
寂寞的村落
文/岐麟散人(陜西)
村口? 棵棵老樹相望
零星的炊煙燃起
鮮有的咳嗽聲劃破寧靜
【何處不桑年簡評】
? ? ? ? 寂寞的村落,如何寂寞呢?村口,老樹相望的意象以特有的視角,渲染出村口少有人走動的冷落面貌。零星的炊煙燃起,零星二字亦恰切的吻合了村子空落落的蕭條面貌。最后是“鮮有的咳嗽聲”把寂靜打破,以此告知外界這里還有最后的留守。
? ? ? ? 整首詩凸現大時代背景下,農民紛紛告別村落,涌向城市尋求發展的風潮留下的蒼涼無奈的結果。被遺落在他們身后的村莊,正如一位悲情的老者,擁著自己的孤獨,寂寞的守候在原地……
? ? ? ? 作品所體現出的寂寞,有一種真實的存在感。傳達出的落寞蕭索意味,入情入景引人品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