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考試周,身邊的同學漸漸的地過上了三點一線的生活,圖書館—宿舍—食堂,每天捧著一本本厚厚的專業書穿梭于圖書館,自習室之間,沉迷學習,無法自拔。
當整顆腦袋被滿滿的專業知識填充著,感到生活的無趣時,只有在那走進飯堂用滿滿的食物填充腸胃又或者是游離于學校后那條擠滿人流的小吃街的瞬間,才會感到生活的煙火氣息。
常常到了夜晚,肚子就會按捺不住饑餓地發出“咕嚕嚕”的聲響,一個人走在漆黑的校道上,寒風瑟瑟,會有一種想吃熱食的沖動。一個念頭突然涌上心頭,要是這時候,有一盤熱騰騰的餃子在我面前,該多好啊。
記不起是從什么開始喜歡上餃子這種食物了,但每每腦海里想起和家人一起去市場采購食材,在廚房里準備餡料,包餃子,等待著餃子新鮮出爐,一家人圍坐著桌子旁邊吃餃子邊聊家常的畫面,內心總會生起一種溫馨的感動。
長大后,來到廣州求學,開始過著獨立的大學生活。好在遇上了一群愛食之友,校區地處偏僻的郊區地帶,周圍沒有大型市場,因此常常與室友相依為伴,興栽悠哉地往鎮上購買食材,一群人不亦樂乎地在宿舍里搗鼓美食。
室友四人尤愛餃子,常常在小小的宿舍里煮上一鍋餃子,于是,一盤餃子,一碟蘸料,竟也吃得有滋有味。
餃子,又名嬌耳,是中國的一種傳統美食,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悠久歷史,因其制作簡便且味道可口,深受平民百姓所喜愛。在北方地區,餃子的地位在百姓的眼里更是無可撼動,因此北方有語:“舒服不如倒著,好吃不如餃子。”可見餃子的地位之高,人們對其之深愛。
01.據民間所傳,餃子有一個特別動人的由來
相傳,東漢醫圣之張仲景不僅是一個有名的大夫,還是一名深受百姓愛戴的,為民謀福的地方官。有一年冬天,家鄉瘟疫蔓延,為官的張仲景聽說后立即決定辭官告老還鄉。
回到家鄉后,街上許多老百姓的耳朵都因為嚴寒的天氣而被凍爛了,張仲景于是決心治好老百姓的凍耳。架起了臺子,將羊肉與胡椒等各種驅寒藥材放在鍋中一起熬煮,煮好后將羊肉,胡椒等包在面皮里,就成了“嬌耳”。心系人民的張仲景給前來看病的人們每人兩只“嬌耳”,一碗熬制的嬌耳湯。
后來,人們吃了張仲景給的藥后,竟神奇地治好了凍耳。人民感激并且愛戴著一代醫圣張仲景,為了紀念他的仁德,民間就開始有了包餃子的習慣。
02.南北方的不同氣候造就了兩地的不同飲食習慣,餃子的吃法也有所不同
南方由于常年氣候濕熱,養成了喜愛煲湯的習性。夏季煲湯,有利清熱解毒,冬季煲湯,有利驅寒暖身。因此便有了南方人吃餃子喜加湯水之說,因為這個緣故,南方人常常把餃子稱為水餃。
每每家里做餃子,母親喜歡把生餃子一個個用保鮮袋存放好放在冰箱冷凍,早晨醒來,煮一鍋水,加幾片菜葉,幾顆雞蛋,胡椒粉幾許,鹽幾勺,清淡的湯就做好了。這時候,把昨天冷凍在冰箱的餃子拿出來,放進湯中煮,等到水開了,鍋里的餃子活似一個個白胖胖的娃娃,在湯里翻滾,鼓起了圓圓的小肚子,這個時候餃子便煮好了。
水煮的過程,餃子的餡容易破散,因此肉汁從皮中流入湯里,營養成分自然也流入湯中,所以呀,南方人特別喜歡一邊吃餃子一邊喝餃子湯,美味在餃子中,而營養在湯里頭。餃子不單吃,無需蘸料,而與湯水融為一體,這就是異于北方的水餃。
03.餃子的烹飪方式有多種,不同的人各有所好
北方人偏愛蒸,而南方人似乎偏愛煮與炸,最常見的有煮,蒸,炸三種。
家中上了年紀的老人尤愛煮法,特別是冬天,老人家手腳易冰冷,這時候就特別適合來一碗冒熱氣的水餃。煮好的餃子熱騰騰,湯美味可口,一口下去,仿佛激活了體內的每個細胞,讓人倍感有活力。窗外天寒地凍也無畏,吾有嬌耳也。
而在因沙縣小吃而聞名全國的福建地區,則尤愛炸法。鍋中倒入足量的油,將餃子放入里面進行油炸,在金黃金黃的油里,餃子很快就被炸成金黃的小元寶。炸成的餃子特別香脆,且特別耐儲存。
小孩子就特別喜歡吃炸餃子,記得以前在家,母親常常給我們炸餃子吃,一是因為家里的孩子多,孩子喜愛吃香脆的炸餃子,二是因為餃子炸了不易變質,方便儲存。每次剛炸好一盤餃子出來,一群小孩就狼吞虎咽,沒多久,一盤餃子就被這群小饞貓給瓜分完畢了。
蒸法也是特別常見的一種。蒸法較大地保留了其營養成分,食之又有嚼勁。母親喜歡帶有湯水的餃子,而我們兄妹幾個更喜歡吃蒸出來的餃子。當熱氣升騰,掀起鍋蓋之時,一個個晶瑩剔透的餃子安靜地臥在蒸盤上,讓人觀之便大有食欲。尤其是張開口一咬,餡中的肉汁菜汁流出來,那感覺,真妙不可言。
餃子的包法有多種,常見的有四喜蒸餃,元寶餃,月形餃,魚形餃等。一般百姓包餃子都采用最簡單的月形餃,元寶餃。
曾經在假期的時候在一個餃子館里做兼職,店里的老板娘是河南人,十分擅長做各種面,涼拌小菜,餃子。河南阿姨做的餃子不僅好吃,而且好看。包餃子的技藝十分嫻熟,兩手一捏,只需兩秒,一個月形狀的餃子就包好了。因為這樣,老板娘包餃子的高超技藝也常常收到店里常客的稱贊。
04.餃子不僅好吃又好看,還蘊含著特別的寓意
常見的白菜餃,韭菜餃,酸菜餃,都蘊含著特別的意思。白菜,有百財之意,寓意著對百樣之財的祈福,也有祝福新婚夫婦白頭偕老之愿;韭菜,有久財之意,寓意著長久的財富,也是對天地間長久幸福的祈禱;酸菜,有算財之意,寓意著選擇的重要性,期待身邊的家人朋友都能有個好的選擇……可見,餃子里也蘊含著大學問。
母親特別喜歡的就是芹菜,在潮州話里,芹菜的“芹”跟“存”讀音相同,而“菜”又與“財”諧音,簡而言之,芹菜就是存錢的意思。母親常掛在嘴里的一句話就是芹菜芹菜,吃了有錢存。看來餃子不僅是作為一種美食流傳在人間,也包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與祝福。
據說餃子不僅僅是作為大年三十,春節之必備食品,寓意著吉祥如意,同時也有盼望一家團圓,親人平安,期待一家財源滾滾,包住福運之說。子女歸來,一盤餃子以慶祝一家團聚,子女歸去,一盤餃子以祈禱兒女平平安安。而餃子的外形的活像元寶,包餃子又意味著包住福運,將福運緊緊包住,生活的福氣就會多一點。
北方地區有餃子宴之說。從唐代就開始的餃子宴,從最初的108種,發展到如今,已經不止這個數字了。而在餃子宴上,不管吃到多少個餃子,都能收到最真摯而美好的祝福,一個餃子代表一帆風順,兩個代表雙喜臨門,還有五子登科,六六大順等等。
記得中央臺曾經有一個關愛癡呆癥父母的公益廣告,畫面中的父親行動緩慢,記憶衰退,兒子看到這樣的父親,留下的不是關懷,而是冷漠。就在餐桌上,癡呆越來越嚴重的父親用筷子夾起了一個餃子準備存進口袋里,此時坐在旁邊的兒子顯得十分尷尬,問了句:“爸,你干什么呢?”年邁的老人只說了一句:“我要留給我兒子吃。”
相信當時這個畫面一定感動過很多人,在我看來,父親將餃子放進口袋的舉動是愚也是愛。餃子似乎維系著親人之間一種微妙的情感,藏餃子之舉大概也是盼望孩子能放下冷漠,關懷這個年歲漸增的白發老人。
吃餃子的習俗從東漢發展到至今,種類越來越多,許多前來中國游玩的異國旅客都愛上了中國獨特的美食文化,有的國家甚至將中國的餃子文化遷移到了本土,并將其加以傳承發展,打造成了具有該國特色的餃子文化。
吃餃子呀,既代表了中國的一種獨特美食文化,又傳達了樸實敦厚的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一種愿景。
此時,腦海里又出現了一個熟悉的畫面。我和姐姐,母親三人在客廳里邊聊家常邊包餃子,母親說道:“今年要多吃點芹菜肉餃喲,福運才會滾滾來吶。”
來,小二,上一盤餃子。
我是三三 ?大二中文系學生
喜歡在獨處的時間里思考自己的生命進程ヾ(@⌒ー⌒@)ノ
如果剛好你也喜歡我的文章
那就給個喜歡吧ヽ(^。^)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