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對自己自律了一把,為了不影響一個考試,我在微信朋友圈里說,這次考試,不管結果怎樣,從今天起不看微信,不聽歌,不寫文字,直到五月底考試完,直到六一在朋友圈復活。
之后我把酷狗音樂,愛奇藝視頻刪了,不寫公眾號文章,而微信,除了必要的溝通與睡前的閱讀外,沒有去朋友圈湊熱鬧。
微信普及后,朋友圈似乎成為生活中的一件必備品,手指貼著手機上下左右so easy 地刷兩下,空閑的時光就在彈指一揮間偷偷溜走。
時間久了,好像上癮了,有事沒事,進圈里逛逛,于是公交車上,馬路上,餐桌上都有認真玩微信的節奏和靜謐的氣息涌流。
無一例外,我也這么鐘情于微信。尤其對朋友圈,刷新是遇見更好的你,翻來翻去是看到特別的你,發狀態是讓人看到過得還好的你。
沒想到我愛的過深,無法自拔。
后來不停地翻閱朋友圈,浪費的不僅僅是流量這個又愛又恨的小家伙,還有時間,精力。
但是,這次我做到了不理你。
原來離不開你,我也挺好,并沒有他們說的,沒有你就要與全世界失去聯系。
記得離開你后,第二天有點不適應,想要看看你。右手穿進褲兜,摸了摸手機,一想到對自己的承諾,還是忍著不理你。當時的心情像是深陷絕情谷里的楊過,飽嘗情花之毒。
半月過后,情花毒退去了,又過了兩三天后,有點憋不住,心里特別癢,像傷口快要愈合,卻想拔去那層疤殼。
翻開手機,準備找你,屏住呼吸,但是一想到時候還沒到,又退回來了。
后來一個月下來不犯了,直到五月底。
原來,自律可以不用那么痛苦。
我發現這個過程開始是痛苦的,就像吃一口苦藥,難以吞咽??墒悄阋庾R到這是讓你好起來的解藥時,你就忍住難過,一口一口吞了。你堅信你嘗得每一口苦都是值得的,你就越有勇氣喝下去。
我記得2015年媽媽病了,老爸為了不影響媽媽的身體,把煙戒了。
我把這事發表在說說里,大學的一位老師看后說,動機和目標讓一個人的自律富有力量。
是的,自律有時候需要一種動機與目標,才會自律得久遠。
我還記得自高一時,上課經常打瞌睡,我下死決心每天午休半小時,即使睡不著,也要閉目休息半小時?,F在每天到了中午,腦袋就自動進入休息狀態。
我也學會了如何不失眠,在生活中也養成了一些好的習慣,都是這樣一點一點自律起來的。
自律,可以不帶悔恨。
像是跑步,可能天要下雨,那我晴天再跑;可能臨時有事,那我事后有時間再跑;可能病了,那我病好再跑……
只要一個人正真明了跑步的意義,堅定想跑,就會一直不回頭地跑下去。
讓自律成為心中那個打不死的小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