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查過資料,一項關于AD家庭照顧者負擔與壓力現(xiàn)狀的調查(許麗華)顯示:
1.AD 家庭護理者中,女性照顧者占總照顧者的88.2%,
2.AD大部分的照顧者是患者兒女(53%)或配偶(26.9%),
3.照顧者平均照顧年限是5.4年(1~22年),
4.212名被調查對象中,患者中位年齡73.5歲,家庭照顧者中位年齡61.5歲。
? ? 個人感覺,AD患者越到生命最后,其主觀痛苦感越少(純屬猜測,因為生理物質層面,她已經衰老惡化,心理層面,她意識模糊)。越到患者生命最后,AD照顧者的身心痛苦越大,需要調適的越多。
? ? 貼身照顧的這些日子,我常常反省。根據(jù)數(shù)據(jù)和生活經驗,我們推測老娘也許還有3~20年(彼時,她近百歲)。近身相對持久護理老人,偶爾會沮喪,這種壓力,深刻并彌散每根神經。有人說,AD家庭照顧者壓力負擔水平與照顧者壓力水平有關。高負擔水平中,壓力因素的睡眠障礙(85.7%),照顧帶來的不便(80.9%),改變個人計劃(95.2%),情緒變化(9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許麗華)。——這些因素,我全都深刻體味到。
? ? 軟弱的時候,就向外求,好像童年遭遇困難,轉身奔向媽媽,尋求母親的安慰和懷抱。人,長大后,遇到相對持久的困難,有時也會轉而求助類似母親帶來的那種親密關系的力量,這是夫妻關系為何顯得相對重要起來的首要原因。
? ? 但是,隨著婚姻家庭生活瑣碎、繁雜地展開,我越來越相信,婚姻中的夫妻親密關系,與和父母早期的親密鏈接不同,有獨特的不確定,邊界、底線,乃至雷區(qū)。不是不相信婚姻,而是,怎么在其中平衡。因為它本質上是新建的人際關系,社會關系。
? 夫妻關系有三層:性,利益,情感。性和經濟關系是基礎,然后是情感關系。中間還有道德、法律關系。不同的時代和社會背景下,夫妻關系表現(xiàn)不同。中國家庭的核心,在千年儒家文化浸濡下,一直以男權、夫家為主。親子關系重于夫妻關系。比如“母憑子貴”,“重男輕女”,”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乃至建國以來,我國人口普查判斷家庭結構是核心家庭、復合家庭、聯(lián)合家庭等等,都是以“男子”“兒子”為主線進行劃分。法律中對“贍養(yǎng)人”含義的界定也以”男子“姻親關系產生的血緣為主。中國社會的男權集體無意識深入人心。
? ? 所以,AD護理中,女性感受到的沖突和壓力更甚于男性。當職場與家庭沖突,老人與孩子沖突,先生與自己沖突,特別讓人恍惚“看”到某些個真實——你以為的關系,未必是真實的關系。你以為的“溫和”“大度”“體貼”,可能參雜了其它不曾想的成分。你心下安穩(wěn)認可的親密,或許是很多“巧合”一直在亦真亦假中湊成……雙方的差異,才是真實!
? ? 后來讀到一份五大城市1216名已婚青年的調查(風笑天,2012),有些釋然。現(xiàn)在七零后、八零后組建的家庭,夫妻間的原生家庭城鄉(xiāng)差異、獨生情況差異,對夫妻關系有顯著影響。這能印證我一直以來的感覺,家族本位正讓位于核心家庭本位,核心家庭本位觀念在變?yōu)閭€人本位。現(xiàn)在的婚姻,比以往,更關注愛情為基礎、夫妻間的平等,關注權利與義務、自由與責任統(tǒng)一。所以,沖突必然增多,關系的不穩(wěn)定性增加。
? ? 夫妻關系,說白了,是性、經濟、感情三個最基本元素的處理。處理好,親密感濃一些。反之,當彼此感覺不那么舒服,有些憤恨、無奈、苦澀、尷尬,進退糾結的時候,可能就是忽略了某個因素,或者缺失了其中某個。
? ? 所以,有時特別氣憤現(xiàn)在網絡媒體傳達出來的一些信息,它們沒有真實傳達生活本來的面目!
? ? 學生和我聊過一些網絡小說,偏男生的,偏女生的。其中架空小說居多,描述和情節(jié)設計脫離生活,展現(xiàn)流露的婚戀親密關系,很多是一廂情愿,美好而無力。環(huán)顧現(xiàn)在的影視作品,回應這種“獨向”情感需求的劇目,層出不窮。長此以往,何來精神世界的深刻與豐富?何來抗拒生活壓力的韌性和樂觀。那種理想與現(xiàn)實巨大差異的沖擊,才是真實的苦啊!一言難盡!
? ? 蠻懊悔!
? ? 因為,自己也深受曾經閱讀的文學作品的影響。有好有壞。只是,AD護理中,慢慢覺察到一些問題。
? ? 首先,真正的夫妻關系,的確是人際關系,是獨立的人之間的關系。倘若人自己一直稀里糊涂,迷迷瞪瞪,即使經濟獨立,精神也不完全獨立。那,何來家庭生活的持久和諧?何來親密關系的維護和經營?何來實現(xiàn)老人的孝養(yǎng)?
? ? 其次,我覺察到,親密關系的維護,乃至夫妻各自的性格,習氣,都與夫妻各自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越是飄渺的東西,比如“感情”,越可以追溯到各自的原生家庭。這個過程,
? ? 看別人的結論是一回事,自己身處其中,明白醒悟又是一回事。作為AD護理者的女性一方,有機會抽身重新審視,重新塑造。
? ? 再次,我意識到,學校教育課程設置中,很少涉及親密關系,學生們很少學習并少有機會在學校生活中體味親密關系的識別,產生,維護,發(fā)展,升華,學會變通
? ? ……很少!家庭教育中,真正具有明確意識的成年父母,對此,也大多難以清晰表達。但是,言傳身教就是表達啊。這是隱晦和潛在的教育。
? ? 回到老娘老爹,如果從夫妻關系處理,從人際關系角度解讀,老娘AD狀態(tài)下的“冷漠”更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