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成不了世界首富”總結(jié)
3月4日的信念迷你課很早就報名了。臨到眼前卻猶豫去不去,截止日期將至,論文還沒有完成!這一去就是好幾個小時,加上路上的時間,聽課的時間,好浪費時間啊!最終的結(jié)果是,寫論文到12點,壓縮了午飯時間,買了干糧,邊走邊吃,竟然按時趕到現(xiàn)場。可見我的愿力是有多大!結(jié)果證明,不虛此行,很有收獲。
信念迷你課的名稱為“為什么我成不了世界首富?”我并不是沖著要發(fā)財才去參加課程的,我只是想見見元青老師,每次見面都會有收獲,如果能順便了解一下致富之道豈不更好。一開始,大元老師拋出一個問題:“你為什么想要富有?”答案無非是“想要更自由”“想要對周圍的人有所貢獻,得到認可”“實現(xiàn)自我價值”,大元老師一語中的,“這些都是小我的想法”,假設(shè)你獨自一人困在某個星球上,擁有再多的財富有什么意義?原來如此。
一定要戰(zhàn)勝小我,解放思想。
以前讀過一句話,大概意思是“當我們服務(wù)的對象越多時,我們就會更富有。”看看那些成功的人士,我們發(fā)現(xiàn),我們有太多的東西需要學習:學會面對獨處,學會面對批評,學會百折不撓,學會越挫越勇,學會不怕失敗,學會積極思考,學會內(nèi)在平和,學會管理情緒,相信自己,敢于表達,誠實做人,放大心量,兼濟天下(佛教中的表達為“利益眾生”,道理是一樣的)。
思想影響情緒,情緒影響決定,決定影響人生。偉大的Lennon的偉大母親告訴他,“Happiness is the key to life.” 我多希望天下的母親都能在很早的時候把這句話告訴自己的孩子。路徑:扔掉電視,閱讀好書。
敢于冒險進入未知,舍棄部分安全感。
學會不隨大流,堅持做自己,做最好的自己。李笑來老師也說過,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肯定會把自己困在永恒的當下。我們必須放棄一部分安全感,才能深入長期地觀察、思考。學習的榜樣:特斯拉。路徑:左手刷牙;停用朋友圈。
我從小都是爸爸媽媽哥哥姐姐眼中“聽話的孩子”,是為此屢屢受到表揚的,自己也引以為豪。換句話說,從小到大,我一直在順從家長、兄長、老師、同學、社會,并且深以為然而不自知。這樣很安全,也很容易,大家都這樣,我也這樣。沒想到,如今處處要求“批判性思維”,要求“不盲從”,要求“創(chuàng)新”,要求“獨立思考”,要求“指出別人的不足”,我一下子懵了,我太習慣順從、接受了,不會批判。在這個現(xiàn)實生活中,頓時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學習改變,我們需要一個靈活的頭腦。
固化、死板的思維模式會使人變得難以接受新觀念,對事物懷有偏見,不能客觀看待和分析事物。而成功的人士往往善于接受新觀念,滿懷好奇心,勇于開拓新天地。換句話說,向小孩子學習,凡事多問幾個為什么?不輕易給事物貼標簽、下定義。嘗試著自己重新調(diào)整某些概念的定義。學習的榜樣:water. Water is widom. flowing and flexible. 路徑:旅游。
清晰的愿景:轉(zhuǎn)變你的意識。
你不是你的念頭,你的念頭也不是你。You are not your thoughts. 要做到無念,不執(zhí)著,試著清空大腦。讓各種念不安住,讓它們穿你而過,不停留。念頭來了,看到、覺察,并及時讓它們離開,繼續(xù)安心做自己的事情。不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而是意識和潛意識盡量不被外界的事物帶走。這是我感受最深的。因為我一直不能專注地做事,雜念繁多,心特別容易散亂,外界一點小小的動靜都可以引起自己的巨大波動,如果把大腦比做湖水,我的水面通暢都是不平靜的,漣漪都是家常便飯,更多時候可能是波濤洶涌,驚濤駭浪。
“不要被帶走”。
回想過去三十幾年的歷程,我反思自己屬于那種特別容易被帶走的典型,舉個簡單的例子,有一次到同學家看電視入迷到聽不見同學的爸爸媽媽跟我講話,事后自己也是非常無奈和懊惱,只好控制自己不往電視的方向看,或者就低頭看地板。而我在元青老師這里收獲最大的也是這句話。當受到外界干擾,心里有了任何波動時,想到這句話,就能幫助我縮短胡思亂想的時間。我感到生活變得越來越美好,雖說不上“脫胎換骨”,但是也算思想上的重生了。今天上午寫論文時突然有了新的想法,“不被帶走”,說的不就是不要一味地認同他人的觀點,要有自己觀點嗎?我的文章不一定要按照那個模式分析啊,寫不下去可以換一個模式,我突然從那個魔咒中跳出來了,很開心,很感恩。所以,磨刀不誤砍柴工啊,昨天的迷你課太棒了!所以,只此一個收獲就值得我付出所有的財富。非常感謝元青老師,他們的境界太高了,我們每次見面能聽懂十之一二就很不錯了,更多的是需要下課后的自我實踐。他們簡直就是佛陀再世,耐心無比,慈愛無邊。能遇到他們的都是有福之人。路徑:冥想;聽音樂;參觀藝術(shù)館;吃素;投資靈魂,超越物理的身體……
停止自我懷疑,自我批判,自我羞辱,自我貶低吧。“你的念頭不是你”,不要拿自己與別人作比較,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如果一條魚要拿爬樹的標準來評判自己,只能是自取其辱。那么,這樣侮辱自己的人一定不愛自己,一個不愛自己的人,又怎么會去愛別人呢?我當前的一個重要的功課是:學習愛自己。每當自我懷疑,自我批判時,就在心里默念“愛自己,就是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評判自己。” 然后奇妙的事情就會發(fā)生,我剛才的懊惱、后悔、憤怒等情緒瞬間弱化了。
最后,特別感謝大元老師的建議:
相信自己,至少給自己二十年準備時間,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