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掌控力》這是我前兩天讀完的一本書。一開始被封面上全球銷量400萬冊、以及“時間管理大師賽維特最新力作,提高效率,告別拖延”等幾個大字吸引了,便從圖書館的琳瑯滿目的書堆里,把它抽了出來。
我應該算是一個很徹徹底底的拖延癌患者了吧,因為身邊我的朋友、尤其是我的父母,說過很多次我拖拖拉拉。我和我媽還時常因為她覺得我拖拉,而鬧矛盾。
我媽媽比較喜歡嘮叨,我感覺我的生活幾乎每天都在我媽的催促中度過。有時候催我做飯洗碗洗衣服,現在夏天常常催我早點洗漱,不論哪個季節,每天十點多到十一點多之間,催我睡覺,早上六點到七點多之間,催我起床……
無論我當時正在干嘛,總是催我放下手頭的事,去做她認為該做的事,也無論我那兩天是否休息、是否可以睡懶覺、是否想多睡會兒不和他們一起吃早餐,晚點自己弄,我總是被催促,有幾次挺煩的,明明才六點剛過,就把我吵醒了,而且他們在邊上會弄出各種聲響,我除非特別困,基本上早上被吵醒后,很難睡著。因為一大早被吵醒了,心情不好,所以即便是再也睡不著了,也賴著不起來。越催我的事情,我越是要反著來慢慢來。。。
生活中,我和家人的相處中,還有很多很多這種,越催我,我越慢,越是耗費時間的情況……
當然也有很多其他的拖延的情況,比如說前一陣子的朋友聚會,明明約好的是這個時間,結果那個時間準時到的寥寥無幾,我也有很多拖延一些事情直到deadline的情況。
現在這個社會,大家都在追求高效率,追求更快的解決問題,甚至同時解決多個問題。
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的快速傳播,讓我們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可是由此卻帶來了許許多多人身體上、心理上的問題。我們變得更加焦慮、急躁,我們承受著更大的壓力,我們也漸漸丟失了放慢腳步、享受生活的心態。
很多人,忙忙碌碌了大半生,卻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在追求什么。也有一些人,功成名就,卻依然覺得孤獨迷茫,仿佛眼前的富裕生活,和自己并沒多大關系,生活一直在繼續,但似乎并沒有什么意義。
其實,這和我前面看的《斷舍離》一書中的觀點類似,人還是應該先了解自己,發現自己的價值取向,什么才是你真正在乎的東西,那些東西之間如何去平衡。不能顧此薄彼,也不能去盲目去追求那些可能別人汲汲以求,但對自己卻可有可無的東西。
我想,了解自己、關注自己、跟隨內心節奏,應該是我們掌握時間管理術的核心吧。
接下來,分幾個點,對時間掌控力的相關問題,進行闡述。
1、為什么拖延?因為壓力。
快節奏的生活,讓我們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很多時候,壓力并不是一定體現在經濟、學業、競爭等等方面,當我們每天所需要做出的選擇越來越多時,壓力也隨之增大。
每一項選擇,小到今天穿什么衣服、選擇哪種交通工具上班,大到職業的規劃、人生伴侶的選擇,這些都是需要大腦負荷的計算處理工作。當我們每天面臨的選擇越多,我們的壓力也就越大。所以,有人覺得當老板沒人管,上下班時間更靈活、每天似乎也沒見到做多少實事,好像很清閑的樣子,但實際上,越高的位子,壓力越大,因為要考慮的東西越多。
因為壓力大,一時之間人忍受不了,就會暫時放下,也就出現了我們所說的拖延。
2、壓力是怎樣對人產生作用的
事實上,光有壓力不一定會導致拖延。壓力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良性壓力,對人的工作生活有積極作用,另一種是負面壓力,會導致拖延,也會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
其實人類在面對壓力的情況下,機體都會做出相應的反應。比如說,一個人突然在野外遇到獅子老虎蛇啥的,這種屬于重大危險的壓力。首先,遇到重大危險的壓力的情況較少,基本遇上了,人的自然反應是攻擊或者逃跑,這些反應,能夠幫助我們疏解壓力。
那么真正會影響到我們身心健康的壓力,其實并非來自重大危險。而是一些日常瑣事。各種瑣事,如果我們處理得不好,容易產生不快、憤怒、焦躁的情緒,也容易拖延。
3、壓力是良性的,還是負面的,取決于壓力應對。
負面壓力的產生,主要反映的是想和能的差距。一個人只有在認為自己對事態無法掌控的情況下,壓力才會產生。因此,我們可以說,是我們自己將自己推入負面壓力的魔爪。
基本處于同樣的處境,不同的人的觀念看法,壓力應對是不同的。老生常談的例子,沙漠上的行人對于半瓶水,有人的看法是只剩半瓶了,也有人慶幸還有半瓶。
一般來說,經常嘮叨、抱怨的人,抗壓能力比較弱。下面有一個關于抗壓能力的影響因素的表格。
4、分清條理和優先性
前面探究了拖延、效率低的原因,這里主要講方法。
對于生活,如果我們制定自己的目標和計劃,并且將相對大一點的目標,進行分解,細化到當下的每一天,那樣我們的生活會更有條理,井然有序。很多時候,一個大目標或任務,看著很龐大,讓人覺得難以達到,自然會讓人失去動力。
其次,當我們需要處理的事情比較多的時候,要注意區分其優先性。這里的區分,并不是按照我們傳統意義上的,哪件事情更緊急就先去做哪個的方式。而是要考慮事情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進行時間的穿插安排,這樣安排更全面也更恰當。
5、平衡生活
我們的生活由很多部分組成,要找出自己生活的重心,維系相關平衡。下表主要從工作與成就、家庭與聯系、意義與文化、身體與健康,這四個方面,對生活平衡進行的劃分,每個人對各個部分的看重比例是不一樣的。你可以填上你的答案,并以此作為自己維持生活平衡的參照。
生活平衡里面,也強調遵循身體時鐘以及構建幸福網絡。要合理的安排作息,不可操勞過度,也要從生活中多多尋找能讓自己感到幸福快樂放松的點,學會一些小確幸。
6、悠享時光,活在當下
生活中,我們不能做著眼未來,行色匆匆不問當下的人,而應該學會減速、甚至學會停步,活在當下的人。生命就是一個過程,未來遲早要去的,何必那么急呢?如果人生的每一站,我們都是想著下一站會更加精彩,而匆匆趕路,那么很可能到最后,我們會錯過每一站本來應有的風景。那樣不停追逐的我們,會迷失會彷徨。
掌控時間,學會高效,并不是要把我們變成一個能夠不停連軸轉的機器。適當的放慢腳步,既能讓我們享受當下的風景,也是給我們未來的路積蓄能量。
很簡單的例子,當我們學習覺得很累的時候,強打精神繼續,會覺得學習效率很低,倒不如休息一下,身體會輕松一些,之后的學習效率也更高。所以,有時候,看上去的慢和停歇,并不是真的慢。
7、簡單生活,學會取舍
簡單的問題,當然處理起來效率更高。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學會收納整理,雖然這些整理,會耗費一定的時間,但從長遠看,卻是一種高效省時的做法。其實這種整理,也不光光是物品的整理,還有 很多其他的梳理。我想,之所以晨間日記能創造那么大的奇跡,也是自我梳理的作用吧。
這里提到了一個詞,靈魂負載,說的其實是我們的精神追求,我們想要的東西。身邊的誘惑很多,我們想要的東西也很多,金錢、權力、地位、尊重、伴侶、家庭、健康、平等……前面提到了負面壓力反映的是想與能的差距,這里我想到了范瑋琪的一句歌詞“可是人生,完美的事太少,我們不能什么都想要”。
在我們的這些靈魂負載中,其實也遵循二八定律,就是其中百分之二十的東西就能給我們帶來百分之八十的幸福快樂,另外的百分之八十的東西只能帶來百分之二十的滿足感。所以,我們要學會取舍,那樣才會獲得更輕松更快樂更高效。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