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是在電視上,零零散散看了幾個片段,后來偶然又想起,坐下來認認真真看完了全片。2D的版本在2013年初就上映了,3D的版本2015年在中國大陸又上了一次。哦對了,導演墨鏡王。我一直覺得電影沒有絕對的好壞,每個人有自己的對電影的欣賞和判斷,豆瓣、時光說很棒的片子你看了不一定有感覺,相反有人說這部片子交代不完整、劇情不緊湊、敘事太凌亂,但是在我看來都不重要,感覺到了的電影就是好電影,就像人一樣,感覺到了,其他的條件就不重要。
影片的時代背景在民國時期,以葉問、宮二、宮老爺子等人物為線索,展現了民國武林的江湖恩怨和愛恨情長。
影片讓我喜歡的地方,不在劇情,而在感情,不在邏輯,而在氛圍。
當屏幕暗下來,留在腦海里的,便是葉問的開場白,雨中點滴振蕩的打斗戲,中正平和風度翩翩的葉問,正氣凜然胸襟豁達的宮寶森,執著于愛恨情仇的宮二,忠心耿耿追隨宮二的老姜, 凌厲的一線天,欺師滅祖的馬三,以及在戰亂動蕩的浩浩洪流之中每個角色人生軌跡的偏偏轉轉。
承載載感情的,是故事和角色。這是一個民國武林的故事,是一個在動蕩不安的時代背景下,一群武林人奮斗拼搏的故事。有的人為了名利拼搏,有的人為了一人之安拼搏,有的人中華武術的傳承拼搏,有的人為了名族尊嚴而拼搏,有的人為了自己的愛恨情仇拼搏…
武林紛紛雜雜,各有千秋,各有故事,各有情懷
誰是一代宗師?不僅僅是葉問,是想為國術前程造時勢的宮寶森,是想為宮家正名雪恥的宮二,是勇猛凌厲一線天,也是殺人負罪只能退身為里子的丁連山。一代宗師不是誰人都可以,但卻也可指誰人。
武林有過輝煌的時候,金樓華麗,收四方之尊重敬仰。我們驚嘆于武林的規矩和道理,莊重和氣派,情懷與格局,也嘆惋于武林的無奈與失意,沒落與衰敗,分裂與消弭。
沒有好臺詞,哪來好電影,影片的對白可謂如詩如畫,不冗余,不清寡。
葉問在開場有一段獨白:
“別和我說你功夫有多深,師傅有多厲害,門派有多深奧,功夫---兩個字:一橫一豎。”葉問一輩子就好像他這句話一樣簡單,但這簡單卻不是人人能看懂。他一生經歷光緒、宣統、民國、北伐、抗日、內戰,最后回到了香港。葉問人生的前四十年都是春天,也是在佛山人稱培德里葉,整個培德里都是他家的,家境優渥。可時局動蕩,戰亂紛至,妻離子散家道中落是天下人都難免的苦難,葉家大宅后來也被日本人侵占,葉問也開始顛沛流離。后來他感嘆說:我四十歲前沒見過高山,后來才發現,最難過的原來是生活。
影片中有一段葉問說道:“我這個人喝慣了珠江水,這日本人的米,我吃不慣。”接著又一段講了葉問從金樓給孩子們帶些吃剩的飯菜解饞,葉問倒沒有吃日本人的米,可這一前一后,我們能想象出葉問心里的酸澀味道。今非昔比,人的氣節重要,可人不能一輩子不低頭。他七歲師從陳華順習武時,師傅給他系上腰帶“一條腰帶一口氣,以后就要憑這口氣做人”。葉問一生歷經政權更替、時局動蕩,靠的就是這句話
“人生如棋,落子無悔”
葉問說得對,宮二的戲,無論怎么唱都已經過去,宮二的文戲武唱,還是離不開快意情仇,葉問這話說給宮二聽,也說給自己聽。生活即落子,在棋盤上的便已是定局,千古無同局,人生有殊異。一盤棋總值得好好下,一輩子更值得認真活。宮二自己說:“我不圖一世,只圖一時。”她圖的這個“一時”,就是為宮家掙名分的一時,給葉問下戰書也好,大年三十雪夜截馬三也罷,為的就是自己那句“宮家沒有敗績”。為了這“一時”,她退了婚,奉了道,沒了后,也不能傳藝,這是她為了“一時”付出的一世代價。說得再清楚些,她是用自己一世的生活換了宮家一世的名聲。到底值不值?這個問題沒有答案。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把世人換做宮二,沒有幾個人會做宮二的決定,因為茍且易,發心難。
“我在最好的時候遇到你,是我的運氣,葉先生,說句真心話,我心里有過你,把這話告訴你也沒什么,喜歡人不犯法,但我也只能到喜歡為止了”
宮二的這段臺詞真是讓人印象深刻。她對葉問的愛情有始無終是她必須要付的代價,這可能也是她最大的代價。宮二去世后,跟了她一輩子的老姜把宮二生前的一撮頭發交給了葉問,說道:“姑娘與你相識了大半輩子,實則她不知你,你不知她。”
這一撮頭發,是宮二對葉問最后的念想,到此才明白,一句“我心里有過你”到底分量幾何。
葉里藏花一度,夢里踏雪幾時。有多少感情只能留在夢里,苦在心里。若果說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宮二和葉問的重逢的光景卻沒有那么多的幸福和喜悅。
我眼里最精彩的一段是宮寶森和葉問在金樓的那場戲,最像武林,最有情義,最觸我心。
“其實天下之大,又何止南北。勉強求全,等于固步自封。在你眼中,這餅是個武林,對我來講是一個世界。所謂大成若缺,有缺憾才能有進步。真管用的話,南拳又何止北傳。你說對嗎?”
“今天我把名聲送給你,今后的路,你是一步一擂臺,希望你像我一樣,憑一口氣,點一盞燈,有燈就有人,要知道,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宮老爺子是真心為了國術前程的人,為此不惜把自己一輩子的名聲送給葉問。他不想當英雄,而是想造時勢,為國術至前程后人之繼承造時勢。他曾對宮二說:“眼睛里不要只有輸贏,沒有人情世故,過了山,眼界就開闊了”面對馬三的欺師滅祖大逆不道,只留下一句“不問恩仇”,可見其胸懷格局。可縱使是一天一地的豪杰,在時勢和命運面前同樣獨力難支,他一生致力于發揚國術,矢志于南拳北傳,北拳南下,卻也無法改變國術漸衰的事實;合并和八卦和形意,融創出宮家六十四手,可最后到底是絕了。“武學千年,煙消云散的事情還少么,憑什么宮家的就不能絕。”宮二的話里又有多少悲涼和無奈。“人活這一世,有的成了面子,有的成了里子,都是時勢使然。”最后宮家只剩宮二一人,里子面子都是她一個人,這個門派又怎么能走得下去?
宮寶森說,習武之人有三個階段:
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只有真正看見了的人,才能說出這樣的話。
葉問是宗師精神的集中體現,是那個大時代下一抹明亮的縮影,到今天,成為中國武術的標志,一生傳燈無數。
斯人已逝,武林已逝,可情懷沒變,精神不朽。那一代武林人飽經滄桑,遍歷起伏,卻在這個過程中為我們挖掘出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今人少有用來滌蕩內心和砥礪人格的苦難,便少有堅韌飽滿的內心和凈透錚錚的氣節。我們熟知歷史,卻難以感受歷史,先輩的情懷和心力,今人只能通過光影去回憶和想象。
風雨飄搖的年代,風塵之中,必有性情中人,有人圖一世,有人圖一時,在武林中,有人滿眼勝負,有人無心名利。中國的武林,當是葉問眼中的“千拳歸一路,功夫無高低”,可廣散大江南北,可局于一室一巷。那座金樓是當代中國武林的一個印記,是溫柔鄉,亦是英雄地,而今安在哉?蘇東坡說: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淘得盡英雄人物,卻淘不散英雄氣概。
民國的武林,你看到的,其實就是你自己的武林。
寫在后面:
有人說影片交代的東西殘缺很多,這是事實,其實片子里的信息量很大,我只說了一部分,每個人物要細講都可以獨立成章,同樣有有許多值得研究品味的細節,大家智者見智。也難為了王家衛把這么多東西濃縮在兩個小時里,總而言之,在我這里我給5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