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31日晚上八點,“時間的朋友”羅胖的跨年演講如約而至!我沒能第一時間看直播,約見老同學去了,不過席間我們討論了得到和跨年演講!盡管我們都假裝自己很優秀,我們也不妨聽聽(做最優秀的自己,同時保持開放)。至于是不是和我們有關系?答案是:不一定!
第一個問題就把我問倒了,2017年哪天對你最重要?我想了好幾天,想起做出一個決定的日子,就當是9月1日吧,我決定放棄英國的20萬企業家移民,雖然20年后看來不知道是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彼時彼刻我感覺輕松了好多!
言歸正傳,且看羅胖如何說:
2017年,傳來很多好消息,全是好事,中國的GDP大概12萬億美元,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世界五百強公司當中,中國公司占到其中115家。我們有著全世界最大的中等收入人口,最多的在校大學生,你所知道的絕大部分工業制成品,不管是汽車,手機,冰箱、空調、彩電,中國都是連續多年,世界第一。我們的鋼產量已經連續二十年世界第一,全是好消息。
但是好事多,不見得焦慮少,馬云的焦慮和羅胖老師的焦慮很難體會,不過過去幾年,我的眉頭一直緊鎖,坐享和全身掃描的時候,最難放松的地方也是眉頭。我在焦慮我該朝哪個方向走?如何才能做得好?我在焦慮,這個社會的階層,是不是真的像有人說的那樣,已經固化了。我的希望在哪里?我還在焦慮。我們家的孩子,將來長大了,我該讓他上什么樣的學校,接受什么樣的教育?該不該移民?如何配置極其有限的資產?。。。。。。
其實這些焦慮都指向了一個特別根本的問題。
中國有沒有前途,中國經濟的增長,是不是可持續?
經濟增長,可不可能給我們所有人帶來機會?中國經濟,已經高速增長了快四十年,已經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我們這代人的命難道這么好,好到四十年的奇跡還會持續的同步嗎?
紅山資本的南鵬:大者恒大,強者恒強!
美國前五大科技公司,股價幾乎都翻了一番。美國前五大公司,已經占到美國股市總市值的10%以上,而香港股市僅騰訊一家公司,就占到了它的總市值的10%以上。湖畔大學的教育長曾鳴老師用一個詞來總結這個現象叫“黑洞效應”。(可參考得到APP里《曾鳴智能商業二十講》)。根據黑洞效應,這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在“黑洞效應”面前,我們這一代人將何以自處?
下一個焦慮:驚人的快!全方位的快!機器快、公司快、市場快。首先電腦的性能、網絡的速度在加快;其次是公司的行為正在變得非常快,從996(從早上9點干到晚上9點,一周干6天)到247(一天24小時,一周7天,三班倒,騰訊);還有一個快,是市場演化快(對接大明星)!先發優勢已經是一種壓倒性的優勢!
應書嶺:所有人都在逾越規則,所有人都在離經叛道。
還有一個快,叫用戶快,用戶演化快,用戶的心智在飛速迭代,用戶的大腦,對刺激的忍耐度和需求度在不斷的增加。用戶處理信息的帶寬在增加!沒有什么競爭,只有追趕用戶!整個世界在大河奔流,誰讓你靜好?(《愛麗絲漫游奇境》里,紅桃皇后說:在我這個地方,你必須不停的奔跑,你才能留在原地。)
第一個收獲,倍速播放,以前以為常速的能聽懂就不錯了,怎么可能倍速?原來是可以訓練的,這幾天在適應1.5倍速,效率高了不少!更重要的是,據說一旦訓練出來,你可以聽高倍的,再也退不回去了!(豌豆公主效應)
大餐來了!六個問題、六種焦慮、六個答案、六個腦洞,六種中國式機會。
第一個問題,不是強者,還能不能登上舞臺?
第二個問題,剛剛進場者,有沒有可能找到新的玩法?
第三個問題,如果我跟不上變化,會不會被淘汰?
這三個問題很具體,下面這個問題看起來很大,但其實對我們每一個人的影響,其實更重要。
第四個問題,中國經濟增長,會不會有剛性的制約因素?我們面臨天花板。
第五個問題,中國經濟增長,有沒有可持續性?
第六個問題,中國能不能贏得良性全球發展環境?
第一個腦洞:動車組腦洞, 過去: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現在:幾乎每一節車廂,都有自己的動力。
第二個腦洞:熱帶雨林腦洞,亞馬遜熱帶雨林,七百萬平方,物種極其豐富且獨特。
第三個腦洞:比特化腦洞,是一種席卷一切的力量。它要抱過你,裹脅你,賦能你,你想逃都逃不掉。
第四個腦洞:拔河腦洞,擰一根讓所有人都能參與的繩子。
第五個腦洞:終點站腦洞
第六個腦洞:樞紐腦洞
第一個腦洞:動車組腦洞。回答第一個問題:不是強者,還有沒有登上舞臺的機會?
答案是肯定的,不僅是高科技精英有機會,二三線城市和普通人都有此機會!
沈南鵬:舞臺聚光燈部位,確實是大者越大,強者恒強。但是你舞臺本身在變大,聚關燈那還有更多的角色正在進場,比如說中國的電動智能汽車。
2017年,有一次得到的作者劉潤老師,問了一個很開腦洞的問題,他說:你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就是2017年很多消費品牌,往往是二三線城市崛起。為什么?峰瑞資本的李豐:是中國人口決定的。羅胖:因為二三線城市,他的消費價格的接受能力,它的消費口味,它的供應鏈的成熟程度,是最好的品牌實驗室。在這個地方,打磨出來的品牌,再輸出到一二線城市,甚至是全球,都有可能。(三只松鼠,起家于安徽蕪湖;周黑鴨,起家于武漢;永輝超市,韓都衣舍,起家于濟南。。。。。。)
創業家的創始人牛文文講:現在所有的生意,都值得重做一遍,所以你說機會是不是到處都是,傳統企業有沒有機會?
創業不是新興階層的專有權力,這個市場正把原來那些在行業里深耕過,有很深的行業積淀,證明過能力的人,正在造就他們。
普通人也有機會,如快遞公司的老板們!
所以說階層固化是扯淡,普通人從日常生意中積累起來的經驗和知識,正在變得價值連城。
第二個收獲,把店開在鎮上,并不需要裝修得高大上,就是燈比旁邊家的燈都亮,就這么簡單。
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叫創新,沒有那么多高大上的東西可扯。鏈家的老板左暉:我們這一代人,最偉大的企業,可能就是那些送盒飯,送快遞的。這企業家最重要的使命,是解決中國人對基礎產品的基本品質的要求。所以并不需要你把什么事做到90分,100分,你只需要高過60分,比你們的同行迭代能力高一丟丟,你可能就能成就一個特別成功的公司。所以創新這個東西,真的沒有必要走什么捷徑,他就是那么一點一點扣出來的日常知識,這也是我們公司的信仰。曾國藩:結硬寨,打呆仗。滴滴的柳青:什么是技術?那個東西不是天外飛仙,技術就是一點一點積累出來的東西。更重要的是那種你必須做一遍才能獲得的知識。
過去中國是追趕式力量,而今天的中國,有一點感覺,是溢出式的力量,就像高山滾石一樣,很多競爭力就這樣滾下去了,就這樣釋放出來了。我們不太費勁,就好像在全球已經拿到了一些優勢。過去像仰攻,今天就是俯沖。(京東方---北京電子管廠;傳音手機---波導手機,Jollychic,J&T,BIGO,《白夜追兇》。。。中國現在有很多這樣的企業,它不需要有多么高大上的能力,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市場里面晶振,然后獲得了一個正常的能力,在世界市場上就開始平躺。)。英國人有這樣的一個判斷,2017年出現了一個詞,新四大發明,高鐵,移動支付,共享單車和網購。
中國人可能還不太擅長做一些從0到1的事情,但是你說這個東西,已經有了1,要把它變成一萬,一億,咱們中國人的本事那是獨步天下。
何帆老師:中國人可能迎來一個叫平凡創新的時代。
第二個腦洞:熱帶雨林腦洞。回答第二個問題:既然機會有的是,那在這些機會里,以前的玩法還管用嗎?會有什么新的玩法?
答案:以前的玩法可能不管用了,新的玩法:第一種,提供新的連接,占據一個生態鏈,衍生出一個新問題。第二種,在大環境里,形成自己的小生態,擁有自己的超級系統!所謂新連接和小生態。
每一波人的涌入,都需要全新的連接器。這就是快手遇到的機會;另一個例子:運滿滿。在中國,重要的不僅是技術,還有連接。
小鎮青年和00后(有錢,零花錢多);新物種,往往是高價值的連接器;流量思維,是一代商業思維。我們必須從狩獵采集時代,進化到農耕時代。就是圈一塊地,種一季糧,精耕細作,秋收冬藏。
吳聲:流量思維向超級用戶思維轉變。不僅關心有多少用戶,更關心有多少超級用戶(和超級用戶形成關系)。不管你手中的用戶有多少,請先關照你身邊超級用戶的感受。(案例:擰瓶蓋);VIPKID通過互聯網搞英語教學,2017年預計收入50億人民幣,20萬超級用戶,在北美雇傭小學老師,給中國孩子教英語。德魯克:企業的使命就是創造且留住顧客。創造且留住你的顧客和超級用戶,比什么都重要,比獲取流量要重要。必須給它的超級用戶,創造榮耀感。超級用戶思維:我希望你以我為榮。“流量思維”時代,渴望吸引新用戶;“超級用戶”時代,服務好已有用戶。只朝自己已經有的用戶,背朝新用戶。超級用戶思維,不靠推廣,靠這兩點:第一,就是要做讓用戶覺得長臉的事;(案例:羅胖的跨年演講)第二,千萬別做讓用戶覺得丟臉的事。(案例:得到為什么不在彩票上做廣告?)
第三個腦洞:比特化腦洞。第三個問題: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如果我跟不上變化,我會不會被淘汰?
答案是不一定。 你要做的就是用一切手段全方位無死角地提高效率。做最好的自己,以最高的效率,做最好的自己。那你的勝利,就是不可逆的。
2017,最快的商業演變在哪兒?很簡單,新零售。騰訊投資了永輝超市和唯品會。新零售的演化才剛剛開始。用一切手段全方位無死角的提高效率。小米的線下店,雷軍:很多人進小米店去買東西,是閉著眼睛買 (認知戰)。
價格戰的目的,是在比較中勝出;認知戰的目的,是不存在比較。
馬云:互聯網過去二十年,是從無到有,未來三十年,是從有到無。這個無,是無處不在的,互聯網變成一種基礎設施,你連躲都躲不掉,你考慮什么轉型?互聯網革命,是一場裹挾一切的變革。阿里巴巴學術委員會的曾鳴教授,湖畔大學教育長:未來時代的競爭,最重要的不是你擁有多少資本,而是你能調動多少資本。賦能:如果你不能,我能讓你能,你會不會聽我的?這是阿里、騰訊這樣的巨頭,對于小公司的態度。90分旅行箱的創始人范范:做最好的自己,同時保持開放。你不用急著出發,因為你會被抵達。
這個時候,我們只需要做兩件事情:
第一,我們要堅信人類產業的演化方向,是效率越來越高,所以只要你的行為方式,是推動效率,你不用管什么轉型問題。你要做的就是用一切手段全方位無死角地提高效率。
第二,專業劃分,分工越來越細,做最好的自己,做得越來越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第四個腦洞:拔河腦洞。回答第四個問題:中國經濟增長,會不會有剛性的制約因素?我們會不會遭遇資源天花板?
答案是肯定的,思考今天的中國,不能局限在中國本身。 世界不再只是塊與塊的拼圖,還是基礎設施連成的點線網。我們正在進行一場拔河游戲,追求的是大家高興,大家共贏,所以可能不會遭遇資源天花板。
2017年10月20號,坦桑尼亞政府,批準了一個中國的建設項目叫巴加莫約港,這個港口很大,三年后才能建成,比整個東非港口現在吞吐量的總和還要大。有了巴加莫約港,坦桑尼亞的年輕人有了就業,坦贊鐵路沿線城市被激活,大量人口參與國家化分工,國際投資紛紛涌入,發生在深圳當年的經濟奇跡,說不定會在坦桑尼亞重現呢!這種事情,在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設計的所有國家地區,都在展現。
所以思考今天的中國,不能局限在中國本身。(中信出版社的《超級版圖》,提出了拔河游戲這個精彩的比方,得到上免費分享)有兩種力量在塑造世界,自然地理和地緣政治把世界分割成地圖上的樣子,但是基礎設施、航空、高鐵、橋梁、通信電纜,油氣管道,海底電纜,這種力量叫互聯互通的力量,也稱為基礎設施的力量,正在把世界塑造成另外一個樣子。世界不再只是塊與塊的拼圖,還是基礎設施連成的點線網。
用塊塊的方式分割世界,正在變成一個非常尷尬的武器。只擁有不連接,它就是一個資源孤島。在美國一個以塊塊理解的世界里,世界是一個拳擊比賽,而在中國這個互利互通的世界里,世界是一個拔河比賽。拳擊比賽,是強者的競爭,而拔河比賽,是所有人都能參與的游戲。拳擊比賽取勝的關鍵是讓自己更強大,拔河游戲關鍵是讓更多人站到自己這一方。不太關注什么你的,我的,什么資源不要談,我們只關心價值移動的方向,這是中國現在在全球釋放力量的重要方式。
第五個腦洞:終點站腦洞。回答第五個問題:中國經濟增長,有沒有可持續性?
答案是肯定的,中國不是全球制造業轉移的其中一站,而是最后一站。
施展老師,外交學院:《樞紐》---一個新維度:世界產業演化速度。
命的成分:超大規模性(中國的獨有稟賦),中國諾大規模的產業鏈,那么大規模的市場需求,那么多專業化細分的小公司,小工廠,小企業,組成了一個像積木一樣,可以動態整合的供應鏈。用動態組合的能力,用積木一樣的能力,把那些專業化的極限的小企業,組織在一起,形成的中國制造的圖景,這個圖景在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任何一個時期,都從來沒有出現過,這是中國制造真正的使命,我們是兼具效率的彈性。
運的成分:剛好這個節奏踩上點了,正好有已經準備好的土地、園區、密集的供應鏈、小企業和工人,來承載西方創新經濟的風險外包。
王煜全老師:不要以為只有高科技是高科技,能夠幫助高科技企業實現大規模量產。這個產業鏈的能力,就是效率和彈性,這本身就是高科技。(案例:索菲亞)
第六個腦洞:樞紐腦洞。回答第六個問題:中國的經濟增長,會不會贏得一個良性的全球空間?
答案是肯定的,中國的樞紐地位,變得特別重要。
世界格局演化對中國形成了需求,中國的樞紐地位,變得特別重要。
我們不全是援助,我們在建造各種各樣的基礎設施,把非洲的人口、村鎮、勞動力和資源,連接到全球網絡當中。讓當地人可以發展出自己的活色生香的,可繁衍,可迭代,可次生長的具體的產業,形成具體的經貿過程。這才能把非洲和全球連接起來,這才能在非洲建立起他們渴求的政治次序。
全球經濟體系的雙循環結構(中國制造,正成為世界窮國和富國,最先進的創新國家和原材料國家之間,不可缺少的連接器)。我們是世界的十字路口,是世界的路由器,是世界的樞紐。經濟雙樞紐:西方通過中國投放秩序,欠發達國家通過中國分享繁榮,這樣的地位,誰能取代?
建立秩序,必須把簡單的援助轉化為具體的經貿過程。
最后,只和少數人有關,只有少數人能聽懂的人生算法:不斷提高達成目標的概率。
哪有什么直接登頂的人生?只有根據反饋不斷迭代的過程
哪有什么一成不變的規律?只有可以不斷增加的概率(案例:按按鈕)
人生算法,不斷提高達成目標的概率
查理.芒格:當成功概率很高的時刻,下最大的賭注。其余時間按兵不動。
巴菲特: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發現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
人生算法,你面對世界不斷重復的最基本的套路。2017年,算法的力量,是足以帶領我們穿越光陰,把一切軟肋變成了鎧甲。
有的人,只要眼前的,這是最粗淺的算法,有的人,雖然引入了風險意識,但是風險的控制沒有,所以這個算法也并不高級。要學會引入風險的分擔者,引入市場機制。。。。。。
木心:歲月不饒人,我又何嘗繞過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