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低品質勤奮者的覺醒

“你有沒有想過時間都去哪了?

有時早上賴床,一眨眼就到9點10點,再刷洗一番就要吃午飯了,一天的一半就這樣過去了。

下午和別人聊聊天,翻翻各個社交網站,再出去買個東西,就到晚飯時間了。

晚上刷幾集電視劇或者看一部電影,一整天就這樣過去了。

這時候,你有沒有想過——時間都去哪了?

我想每個人的時間都被不同的人事物分割走了,如果你想知道詳情,不妨有意識記錄一下,看看你明天的時間究竟是怎樣過去的。”

從2017年2月15日在手機備忘錄寫下這段話,意識到自己一直以來都是一個低品質勤奮者以后,已經過去了45天。


這45天里,我寫了44頁日記,

寫了文章:《明天我就人到中年了,可是一切才剛剛開始》、《我就是學不會節制,你打我啊——讀書篇》、《反正你不會乖乖聽話讀這本書》;

做完了剩余的畢業實驗;

和朋友聚了六七次;

看了《朗讀者》第一期和一期邀請了王千源和趙文瑄的朗讀者節目錄制現場;

讀了這些書:《影響力》,《一個廣告人的自白》、《巨嬰國》、《極簡主義 簡而美地生活》、《最強手帳改造術》、《為什么精英都是清單控》、《奇特的一生》、《按自己的意愿過一生》;

看了電影:《遇見街貓Bob》、《金氏漂流記》、《完美主播》、《Dancing Queen》、《初吻》、《美女與野獸》、《刺客信條》、《卡薩布蘭卡》、《活出率性》、《計劃男》、《愛樂之城》、《愛的那點性事》、《本能》;

看了電視?。骸稏|京女子圖鑒》、《荼蘼》、《逃避可恥但有用》、《四重奏》;

看了紀錄片《航拍中國》;

參觀了中國美術館和中外文化交流敦煌展;

了解了很多手帳相關的內容,買了手帳周邊,開始注意手帳排版;

買了鋼筆和行書字帖,開始練字;

開始每日打卡,監督自己健康生活;

把日計劃、周計劃和時間軸整理記錄在一個本上;

參加了一次研會舉辦的奧森定向運動;

開始跑步;

得到了導師的四副贈字;

處理了部分實驗數據,寫了部分畢業論文;

……

看起來似乎還挺豐富的~

覺醒之后,自己盡量不再像以前一樣焦慮地被一點點小事趕著往前走了,開始認真地記錄生活,試著去體會時間的逝去所留下的痕跡。雖然還是沒有學會節制,也沒做到每天按時入睡按時起床,不過比起忙忙碌碌而不記得自己究竟做過什么,我真的覺得“爛筆頭”會讓生活更加幸福。

上次推薦了《奇特的一生》給一個正在準備出國讀博的女碩士lmt,是格拉寧介紹柳比歇夫的時間統計法,lmt說自己忙于實驗和學英語沒有時間讀。下午剛讀完王瀟寫的《按自己的意愿過一生》和《奇特的一生》,索性就在這里說一說自己的感悟吧。

其實兩本書可以說相輔相成,瀟灑姐是用生活化的語言結合自己的經歷介紹我們應該“趁早”學會通過寫遺愿清單和一生的計劃,通過利用效率手冊規劃好自己的生活,把自己的一生計劃和遺愿清單落到實處,督促自己實現自己的夢想。而格拉寧通過給一位嚴格按照時間統計法過了從26歲開始的余下人生的科學家寫傳記,講了柳比歇夫是如何讓這個看起來略顯呆板無趣的活法貫穿了自己科研工作和日常生活的。

柳比歇夫一生發表了70多部學術著作,其中一些經典著作被廣為翻譯出版,500多印張(相當于12500頁打字稿)論文和專著,還寫過回憶錄,追憶很多科學家。因為是做生物分類學,他搜集了35箱地蚤標本,共13000只,他收集的材料比動物研究所多5倍。他之所以在有著戰亂和貧瘠的一生里留下了這么多成果,得益于他的時間統計法。

他對時間有精確的感知,每天都會記下自己的工作時間,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把這些記錄工作時間的文檔編號存放,像是一本本賬本,他用統計的支出的時間記錄生命的價值,每個月會有小結,畫圖列表分析,年終時再根據每月小結做一份年度總結,列出一覽表。他的編號文檔還包括學術通信、事務信函、生物學、數學、社會學的教案,日記、論文、手稿、回憶錄、妻子的回憶錄、筆記本、札記、學術報告、照片、書評……

哪一天都是一篇短短的明細賬,記著當天干過的事,注明用了幾個鐘頭幾分鐘,還注了些莫名其妙的數字。我看看戰前的日記,也如出一轍。沒有記敘,沒有細節,沒有思考——一般構成日記中心內容的那些東西一概不見。

烏里揚諾夫斯克。1964年4月7日。分類昆蟲學(畫兩張無名袋蛾的圖)——3小時15分。鑒定袋蛾——20分(1.0)。

附加工作:給斯拉瓦寫信——2小時45分(0.5)。

社會工作:植物保護小組開會——2小時25分。

休息:給伊戈爾寫信——10分;《烏里揚諾夫斯克真理報》——10分;列夫·托爾斯泰的《塞瓦斯托波爾故事》——1小時25分。

基本工作合計——6小時20分。

烏里揚諾夫斯克。1964年4月8日。分類昆蟲學:鑒定袋蛾,結束——2小時20分。開始寫關于袋蛾的報告——1小時5分(1.0)。

附加工作:給達維陀娃和布里亞赫爾寫信,6頁——3小時20分(0.5)。

路途往返——0.5。

休息——剃胡子?!稙趵飺P諾夫斯克真理報》——15分,《消息報》——10分,《文學報》——20分;阿·托爾斯泰的《吸血鬼》,66頁——1小時30分。聽里姆斯基·柯薩科夫的《沙皇的未婚妻》。

基本工作合計——6小時45分。

除了工作,休息、看報、散步等所有活動花費的時間,柳比歇夫都記錄在日記中。他通過記錄形成了獨特的感知時間的方法,不需要鐘表也能估計時間過去了多久。所以他能準確估算出完成一項任務所需的時間,從而合理安排工作計劃。

柳比歇夫把一天中有效工作時間定為10個小時,分成3個單位,對應在三類工作任務上。第一類包括寫作、研究和例行工作;第二類包括非科研性的活動;第三類則是需要創造力的任務。每項活動占據的時間必須與其重要性相稱。

年度總結會把一年中做的所有事情統計出來,例如:游泳43次,娛樂65次……清楚地顯示出時間的用途,了解自己在一年中能做成多少事情。

除了時間統計法,柳比歇夫還按照自己的身體特點擬定了幾條守則。如:不接受緊急的任務,累了就去休息,每天睡10個小時覺等。即使他的身體不大好,工作強度又很大,他依然長壽并健康。

?柳比歇夫嚴格地篩選自己的日程活動:避免串門和慶祝活動,但堅持寫信。并且每個月都制訂寫信計劃,把所有收到的信進行編號。

·他回信的原則是:緊急的書信立即答復,其他的暫緩回復;在寫重要著作時,除緊急事件外,一切信件都暫時擱置。

·柳比歇夫通過時間統計法不斷研究:自己在寫、讀、聽、工作、思索等各方面到底能做多少。他找到自己能力的極限,不讓自己負擔過重,又充分發揮所有潛能。

所以我想,單純地記錄日常,單純地做每日計劃并不一定真的能給自己帶來多大的變化,一個完不完成都沒什么影響的計劃有什么意義呢?

但是如果能去體會柳比歇夫時間統計法的精髓,并結合自己的情況,每個人都可以在找到自己愿意為之努力的目標之后全力以赴去實現它。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