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我去西溪濕地游玩,路過馬云的太極禪院,院前50米處有個醒目的指路牌,上面用很大字體寫著:
思行合一
我想從這個故事開始。
大學畢業后,有形的學校畢業了,無形的學校——社會,才剛剛開始。
在社會上:
1.你以為不用學習?錯!不學習就一樣跟不上別人,面臨被社會淘汰的風險。
2.你以為不用考試?錯!每次機會來臨都是一場考試,平時不用功的人一樣通不過。
3.你以為無課程可學?錯!賺錢、戀愛、工作、創業、投資,
都是看不見的課程,所涉及的知識比你在學校的還要廣。
這些雖然畢業后,沒人督促你、監督你、考核你,但你面臨的一樣也不會少。
要想在社會這所無形的大學取得優秀的成績,你必須以一個學生的心態來度過。
你一樣需要勤奮,需要專研,需要養成好的習慣、好的品德,需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進步、收獲友誼,最重要的是獲取到智慧,取得理想的成績。
往往,那些看不見的,比看見的還要重要!
既然如此相像,必有相通之處,如果能把學校里優秀的學習之道,運用到無形的社會,一樣會取得好的成績。
只是,很少人會這么想,因為很多人把它們割裂來看。很多人以為,在社會中的學習跟學校有很大的不同,這其實是一種錯覺。
在學校目的是要取得好成績,在社會的目的也一樣需要取得好成績,實現夢想。
如果經過深入的分析,取得好成績的實現的步驟竟也是一樣的:
1)學習方式
首先都要學習,不然什么都不會。在社會上也一樣,人沒一技之長,難以安身立命。
其次,學校的課本知識需要認真理解、思考、消化,否則不會解題。
在社會上也一樣,沒有相關的專業知識、行業經驗,也一樣解決不了問題。就拿創新來說,沒有深入的理解,就難以有真正的創新。
很多人走上社會后,把讀書當成了學習,以看了多少本書為榮,他們也會摘抄。可是之后,書講了什么,已經記不清了,也從來不會翻看那些筆記。
就比如走馬觀花的閱讀了數學課本,也對不懂的概念做了筆記,但是拿到題,你可能什么題都不會做。因為你沒有消化知識,沒有深入的思考,也沒有加以練習。
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
你在讀書的過程中,要專研、獨立思考、給自己出題、舉一反三,將知識消化、內化成自己思想的一部分。
2)知識網。
很少題目只有單獨考一個知識點,大部分都是多個知識點融合,因此你需要總結自己的知識網和知識模型。
一根繩子抓不住蝦米,而一張網能網住鯊魚。
在社會上,一個問題背后更是牽涉到多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比如創業,你需要有眼光、懂管理、懂業務、會識人、會運營,甚至還要具備基本的財務知識。無論哪一方面都需要相關的知識和技能,這種知識和技能沒有標準的答案,就如小學知識之后有初中知識,再之后有高中知識、大學知識,隨著年級越高,知識越復雜。
而越有體系,也能解決更多、更復雜的問題。
知識和技能也一樣,你不斷的學習、探索,掌握了層級越高的知識和技能,越能融會貫通,你就能解決更復雜的、更加棘手的問題。
如果你只具備小學數學水平,就不要去解決大學數學問題。
3)練習
取得好成績的重要保障之一,是要大量練習。練習不是盲目的,而是在知識理解和思考的基礎上,對運用知識的練習,對所學知識加以檢驗,對不會的知識要查缺補漏,然后完善自己的知識網絡,這樣才能進步,才能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在社會上,我們學習的知識,還應在生活中應用,運用所學解決實際的問題,這樣才能進步和改變。就像砍樹,你擁有了電鋸,就不應在用斧頭。
孔子在所著周易的《象傳》對坎卦
有這樣的描述:
水洊至,習坎。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
坎
,陷也,兇險之意。
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
就是告誡我們“常德行以防心險,習教事以化行險,如雛鷹試飛以避羅網,圣人明戒懼,以存王道也”。不經過刻意練習,遇到坎時,難以全身而退。
然知識并不等于智慧。知識經過學習、經過應用、經過考驗、經過感悟才能轉化為智慧,這也是智慧難得的原因。
要知道通過看幾本書,就要達到智慧的狀態,還差的非常遠。有的人讀書了解一個概念,記住了,就以為是自己的了。其實不然,記住的只是概念而已,而對其的背后產生的原因、適用的情況都不加以思考,永遠無法變成自己的東西。
我有個對我影響很大的概念:
知識+深入思考 = 行動
這可能是個奇怪的公式,先別急著否定,判斷之前,要深入的思考,這也是這個公式帶給你的啟發。
為了更好的說明,我先舉個例子:比如你有個好的idea,想去創業。但是你沒有錢,沒有資源,害怕失敗,但又覺得這是好點子,機會難得,夢想萬一實現了呢。于是你每天在創業還是不創業的邊緣掙扎,非常糾結。
現在假設有位資深成功的創業者,幫助你仔細分析你的情況,讓你看清了本次創業的坎險,利弊,你會創業嗎?你可能不自覺的的就做出決定了,根本不費神。
為何?
因為你沒有想清楚!你沒有對自己要做的事情進行深入思考,所以你遲遲無法行動。是思維決定了行動。
思考清楚了,選擇和行動是自然而然的事。
這其實就是王陽明“知行合一”的真正意義:知到深處便是行
。
而太極禪院的那塊指路牌——“思行合一
”,實在是太精確,“知行合一
”的本質就是“思行合一
”。感嘆到馬云早已想通了這些。很明顯他是位善于思考的人,他的獨到見解來源于他不知疲倦的思考。
而現在人有智慧的人不多,有知識的卻是很多,因為人們懶于思考,習慣用表面的勤奮掩蓋思維的懶惰。
希望你也成為一個能獨立深入思考的人,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世界期待聽到屬于你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