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和人探索真理的路上肯定會遇到爭執甚至爭吵。一個事物看法可能會有很多種,一旦有交流,肯定會有矛盾,解決矛盾最直接的途徑——辯。
我們在辯論甚至爭執中往往遇到這樣一個問題,往往最后吵的面紅耳赤的問題和原來的話題往往差之千里。實事歷史都在此列,如果是信仰、哲學、審美這些意識形態層面的問題,那聊起來更是南轅北轍、不知所云。
我們在想讓對方接受我們的觀點的時候,往往會下意識的往各自最了解的、擅長的地方去代入、去舉例。話題會逐漸從一個簡單的是非問題變成“誰的論證更符合邏輯”、“誰的舉例更貼題更貼近現實”,進而變成“你的舉例不是正史記載”、“你的論證沒有文獻支持”等等等等……
這是一場沒有裁判沒有規則的競技,勝負輸贏的結果也不會公布,兩個人永遠都不會知道自己是輸了還是贏了。
很多時候,我們挖空心思、翻箱倒柜的和人爭執、和人辯論的時候,自以為自己是一個執著于真理的不懈的求真者,油然而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源源不斷的變成我們的腎上腺素和大腦中的多巴胺。其實呢,只是充當了一個可憐而又無力的衛道者的角色。迄今為止,對于任何事物的任何一種論點可以說自己是完全正確的,三大宗教萬千信徒沒有成為它成為宇宙真相的理由,電子科技一次又一次的改變世界我們也不能確定發展科技就是唯一正確的天賦樹。推翻一個和你觀點不同和你并駕齊驅接近真理的論點不可能讓你和真理的距離哪怕接近一毫米。你對于一個已知觀點的誓死捍衛也只會把真正的真相真理在你的腦海里越埋越深。
因為,真相注定是只能被接近的。人類自從刀耕火種那一刻就開始了對宇宙真理無休無止的探索與求證,這個世界的本源是什么?生命存在的意義又是什么?探尋真理最高效的方法是自己得到一個觀點,然后推翻它再得到一個新的觀點。2017年,多思考,多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