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曉璃
寫在前面的話:
不知你是否有這樣的困惑,那就是有一件火燒眉毛的事情,可等你匯報完畢之后,領導卻反應平平,絲毫不為所動?
不知你是否有這樣的苦惱,那就是在面試的時候,當面試官讓你聊聊自己時,你總會手足無措,不知該如何應對?
你看了很多職場類的文章,無一不在告訴你數據的重要性,可當你真的有理有據和領導分析一件事情的時候,對方總是眉頭緊鎖,到頭來你的方案依然被否。
為什么?
難道口口聲聲說的以理服人,在職場中反而行不通了么?
一、
娟子(化名)在一家公司從事財務工作,她兢兢業業做了七年,剛被提拔為會計主管不久。讓她頗感郁悶的是,每次她和總經理匯報工作,經理總是不置可否,似乎根本就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到底是經理的理解力有問題,還是自己的表達有問題?如果是前者,自己就該考慮去留的問題了;如果是后者,又該如何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呢?
帶著這樣的困惑與問題,娟子找到我做了一次職業咨詢。
在咨詢的開始,我讓娟子演繹了一次她之前的溝通模式,大致如下——
“王總您好,我分析了公司近一年的財務數據,調研了同類行業上市公司的年報數據,發現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我們公司很多支出冗余,比如各車間的研發成本有浪費的情況,導致新產品無法形成價格優勢,在市場開拓階段就成會成為公司一個不小的障礙。這是相關的報表,您有空可以看一下。”
這段話看起來也很有邏輯感,也基本上能表達出娟子想要闡述的重點,可問題在于,經理聽完這段話之后反應平平,最多說一句“哦,我知道了”就再也沒了下文。
娟子困惑不已: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
二、
經了解,娟子的經理是銷售出身,對財務數據沒有概念。這樣的溝通方式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沒什么問題,但細細剖析存在以下幾個潛在問題:
1、無法讓經理認識到問題的重要性;
這種方式更像是平鋪直敘,理性有余,但無法引起聽者對這個問題的興趣和關注;
2、沒有給出可付諸實施的解決方案;
3、沒有擊中經理的痛點,整件事情更多是站在自己的角度進行闡述。
其實在職場中,真正厲害的說話高手都特別擅長說故事,他們會把故事思維引入到工作中,讓原本枯燥的職場溝通插上了故事里的元素,讓溝通如虎添翼,往往能夠達成預期的效果。
那么,一個故事思維到底是怎樣的呢?
三、
為了方便說明,我們以牛郎織女的故事為例。
牛郎織女的故事之所以讓人記憶深刻,首先是因為這個故事存在強烈的沖突,那就是牛郎織女彼此有意,但慘遭以王母為代表的家庭勢力的阻撓。
如果織女不曾看上牛郎,或者牛郎看不慣織女,這個故事就沒有這么動人了。
所以,沖突是一個好故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如何說一個好故事呢?
1、美好的愿望+殘酷的現實=沖突。
牛郎織女有著美好的“你耕田來我織布”這般夫妻恩愛的夢想,然而現實中兩人存在著巨大的階層鴻溝,這就是沖突:只有愿望的美好沒有現實的殘酷,或者只是殘酷的現實沒有美好的愿望,都不能構成所謂的沖突。
2、有了沖突之后,這個故事基本上就有了看點,后面隨著情節的繼續推進,一定會涉及到具體的行動,以及這個行動之后的結局,當然,為了打動人,必不可少的要素就是情感。
于是,后面就有了王母為了徹底分離兩人,于是就劃了一道銀河將他們分開(行動),導致兩人痛不欲生肝腸寸斷(情感),王母動了惻隱之心,同意讓牛郎和孩子們留在天上,每年七月七日相會(結局)。
四、
在職場溝通中,運用故事思維有這樣幾個好處——
1、故事思維有助于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鏈接。
說理方式不容易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鏈接,無法構建良好的溝通前提。
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我們無法通過智力去影響別人,而情感卻能做到這一點”。
2、“沖突+行動”讓你的溝通所向披靡。
適當地站在對方角度營造沖突感,更容易引發對方的關注,另外最好給到解決方案。
如果只給領導匯報問題而沒有具體的解決方案,這種被稱為“未決問題”,無疑從溝通效果而言會大打折扣。
3、行動引發的結局最好能夠具體化。
這樣領導才會對這件事情的必要性有個充分的認知,才會認為你提到的問題是關鍵的且必要的,至少會認為你是經過認真思考的。
4、最后要注意的是,在職場的情境中,情感要素可以適度使用,但不可濫用,用不好可以舍棄不用。
五、
根據這個模型,我們檢測文章開頭部分娟子的那段闡述不難發現,之前的闡述沒有沖突,沒有解決方案,也沒有給出具體的結局,只有問題、問題,還是問題。
如此匯報,又如何能夠打動領導甚至獲得領導的支持呢?
后來,娟子想到了很多關鍵點,我們將這些信息融合故事思維,做出了這樣的匯報方案——
“王總您好,誠如您上周開例會強調的那樣,公司想要達成今年的利潤考核指標,一方面要提高銷量,一方面要降低成本。然而,目前公司研發成本過高,導致很多新產品在試銷階段缺乏價格優勢,推廣受阻;同時過高的成本導致我公司連續三個月利潤跌至歷史最低,著實讓人堪憂。”
【點評:切中對方痛點,總經理要完成股東的利潤考核指標,這是美好的愿景;但現實卻不容樂觀,研發成本過高導致新品因價格問題推廣受阻,同時過高的成本拉低了公司利潤,出現了歷史最低水平。于是,這就構成了一個強烈的沖突。】
“因此,我建議發動研發部、生產部、采購部等相關部門開一次會議,一起商討問題的解決方案,數據分析工作我都準備完畢,并且也想到了幾個提議,還需要和其他部門進行協商確認,如果能夠把研發成本降低10%,我們的利潤就可以提高25%。”
【點評:給出了可實施的方案并將結局進行了具體化的呈現,將研發成本降低的幅度與利潤提高幅度進行了匹配,讓經理認識到這個問題的迫切性及重要性,就不難獲得經理的支持了。】
六、
綜上所述,對于公司領導而言,他們每天都要處理各種事務,所以只能挑最重要的予以解決,而如果你無法將問題闡述的清晰有力,無法將你找到的問題和對方的需求進行關聯,領導是不會意識到問題的關鍵性的,他也不明白要給予你怎樣的支持,于是你辛辛苦苦說了很多建議,但很少得到正面回饋,長期以往,你的信心難免受挫,在這種情況下,特別容易做出錯誤的決策。
三個月之后,助理收到娟子的反饋,咨詢之后的娟子將這個思維運用到了自己的工作中,發現果然好用,如今的她在職場溝通中自信了不少,領導也越發器重她了。
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規劃師、職場暢銷書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