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同學今天來店里看我。一坐下,就看我很煩心的樣子,立馬就給我支招:
"我覺得你的管理方式啊,要變一下。我覺得老板都應該是很輕松的,每天喝茶聊天,把事情都安排給下面的人去干。你現在忙著這樣子,要多把工作分下去。"
聽他說完,我才想起這些話很多年以前就和我說過,那時的我聽懂了,但是卻體悟不到,我也不知道該如何去實踐!
今日再次說起,真的是感慨良多。因為這時我自己才真正的開始明白這句話,并且正在執行這個轉變:從管理事務到管理規則
管理事務
過去的自己,更多的時候,是在劃分各個模塊的工作,把工作分配給不同的人。這些人在處理事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溝通問題、無法解決的具體問題,這時我就會站出來,去協助他們溝通,去充當一線的救火英雄。可是隨著業務發展越來越大,需要讓我去溝通,去救火的事情,也來越多越多。這樣的狀態讓我身心具備,開始抱怨這些人的溝通能力不行,解決問題能力不行。
這時的自己,居然跑去學習并親身培訓員工們的溝通能力和解決能力。殊不知,這兩個能力都不是旦夕之間可以改變的,而當我去花時間做這樣的培訓師,業務上的問題就更加的凸顯出來。
馬太效應導致了惡性循環。惡性循環導致我不得去尋找根本的解決辦法!
管理規則
這位同學的思路即使這樣,把事情分配給下屬,制定好目標和做事規則。 做為領導者只要執行好目標,以及檢驗目標的規則。如果涉及到過程型的工作,把過程中需要遵守的規則也制定即可。
這時管理者只要去觀察結果,觀察規則的運行效果,發現不合適的,立刻更改規則。這些規則即有目標的規則、執行的規則、驗收的規則、也有對人的規則。一切管理都可以用規則來描述。
餐飲業是強烈注重執行的行業,基層員工的工作往往需要明確的描述出來。管理這些員工,就是管理員工的執行規則,考核這些員工,就是制定明確的考核規則。
現在的自己,正在把所有手上的工作,都用這樣的思路梳理一遍。除了融資、制定戰略,幾乎所有的工作都嘗試用制定規則的方式,分攤出去。
慢慢的感覺工作越來越少,越來越有時間專注于自己喜歡的工作,這樣的感覺真的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