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通過大吼大叫,聲嘶力竭,棍棒教育,我們應該如何搞定熊孩子?
父母往往會孩子而竭盡全力,但最后的結果卻時常和想象中有很大的偏差。
孩子的教育卻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作,也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但“父母”這樣一個最需要專業(yè)培訓的職業(yè)卻大都“無證上崗”,這真的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為人父母需要終生學習,本文通過拆解《正面管教》一書,打破固有思維,提供具體方法,和孩子一起成長,揭秘孩子背后行為的密碼。
【拆解書籍】
原書信息:正面管教
出版社:京華出版社
I S B N:9787807246176
作者:(美)尼爾森著,玉冰譯
【拆書作者】
朱亞
【全書結構框架】
一、什么是正面管教
1、開篇介紹
2、正面管教的概念:孩子的本質和需要
3、愛是一切管教的前提
4、犯錯誤是學習的好時機
5、要確保把愛的訊息傳遞給孩子
二、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為你該怎么做?
1、今日導言
2、什么是不良行為?
3、探尋孩子行為背后的目的
4、讓孩子承擔自然后果
5、邏輯后果是什么?
6、邏輯后果并不是最佳處理方式
三、通過出生順序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1、引言
2、不同出生順序孩子性格真的不一樣嗎
3、運用出生順序的知識鼓勵孩子
四、班會和家庭會議
1、引言
2、家庭會議與班會有哪些不同
3、家庭會議的構建
4、一些特殊的挑戰(zhàn)
五、正面管教的工具箱
1、引言
2、積極的暫停
3、啟發(fā)式問題
4、贏得合作的四個步驟
5、總結
DAY ONE 培養(yǎng)出你夢想中孩子的模樣?——什么是正面管教
和寶貝一起成長,做最好的自己和父母!這里是螞蟻私塾,您成長路上的好幫手。我是親子成長營的朱亞,今天我為大家拆解的是一本育兒界的“神書”——《正面管教》,作者是美國的尼爾森,如果有原書需求請自行購買。
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尼爾森博士認為,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yǎng)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yè)成績。這幾乎是所有父母夢想中孩子的模樣啊。
NO.1 追尋孩子最本質的需求
孩子最本質的需求是什么?是肯定。首先是肯定孩子的權利,她或者他不是父母的附屬品,無論他年齡幾何,他都是一個自然人,和你并沒有什么不同。其次是肯定孩子的能力,今天的孩子很少能有自然的機會感受到自己被需要以及自己的重要性。
再也就是最隱秘也是最重要的——肯定孩子的存在價值。這不同于我們往往以為的你真棒、好厲害之類的贊揚,這是嬌縱。
以更有效的方法來幫助孩子培養(yǎng)健康的感知力和技能:“我們一起來制訂對雙方有利的規(guī)則。我們還要共同決定在遇到問題時對大家都有益的解決方案。當我必需獨自做出決斷時,我會堅定而和善,維護你的尊嚴,給予你尊重?!?/p>
NO.2?犯錯誤是學習的好時機
我們從小的道德教育是要為犯錯誤而羞愧。其實我們都不完美,要有勇氣改變我們對“不完美”的信念。“你犯了一個錯誤!太好了,我們從中可以學到什么?”沒錯,是我們。當我們把犯錯誤看做學習機會之后,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就變得容易多了。
很多情況下,都是由于大人的不良行為促成了孩子的不良行為,作者舉例說明了當大人記住要確保把愛的信息傳遞給孩子,他們就不但能取得積極的效果,而且還會體驗到更多的快樂。
DAY TWO?沒有天生的“壞孩子”
大多數時候,小孩子做出的只是“與其年齡相稱”的行為。仔細觀察你的孩子,所謂不良行為無非是缺乏常識、缺乏有效技能的行為,以及發(fā)展適宜性行為、因失望而產生的行為。
大人們也常常因為缺乏常識、意識、技能而陷入“原始腦”的操控。發(fā)展適宜性行為即孩子的大腦尚未發(fā)育到能領會大人要求的程度。他們的語言或社會技能還不能讓他們表達出自己想要什么。作者并不是主張對孩子的不良行為放任不管,教師或家長作為成年人,應對孩子的不良行為承擔至少同等的責任。讓孩子控制自己的行為,我們就應學會控制我們自己的行為。從而將我們的行為轉變成鼓勵孩子的行為,并且又不損傷孩子的自我價值感。
NO.1?探尋孩子行為背后的目的
所有人的首要行為目的都是歸屬感和價值感。孩子的內心心聲是:“我是個孩子,我只是想有所歸屬?!?/p>
孩子往往并不清楚自己行為背后的真正目的。但是我們往往能從以下四個錯誤目的里,找到他們不良行為的原因。
第一、尋求過度關注:你關注我,我才有歸屬感。
第二、尋求權力:我說了算而不是你,我才有歸屬感。
第三、報復:我得不到歸屬,但是能讓你也受到傷害。
第四、自暴自棄:我不可能有歸屬了。
而我們可以通過對孩子行為的情感反應和你讓孩子停止其行為時,孩子的反應來判斷究竟是哪個目的導致的不良行為。一旦大人真正懂得了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他們就會樂意去想辦法鼓勵孩子。鼓勵是改變孩子行為最有效的方法:一個受到鼓舞的孩子不需要行為不當。
NO.2?讓孩子承擔自然后果
自然后果是指自然而然的發(fā)生的任何事情。不打傘會被淋濕;不吃東西,會肚子餓;忘記穿外套,就會感冒……
讓孩子體會自然后果,能幫助孩子培養(yǎng)對自我能力的感知力。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借題發(fā)揮,添加責難、羞辱和痛苦。而應該對孩子所經歷的事情表達同情和理解。
NO.3 ?邏輯后果是什么?
與自然后果不同的是,邏輯后果要求一個大人在家庭會議或班會上介入。這很容易被大人們?yōu)E用成經過偽裝的懲罰。如何界定你采取的是邏輯后果而不是懲罰?這里有四個甄別的準則:
一、相關;
二、尊重;
三、合理;
四、預先告知。
如果遺漏了以上任何一條,那么孩子感知到的就是懲罰。大人們喜歡使用懲罰,目的其實就如同為什么有不良行為的孩子:為了贏孩子的權力,通過讓孩子吃苦頭而報復孩子。但實際上,吃苦頭不是邏輯后果需要的條件。
NO.4 ?邏輯后果并不是最佳處理方式
作者雖然通過大量篇幅講述邏輯后果,但是始終在文中告訴我們:邏輯后果對于處理大多數問題來說,并不是最佳工具。
很多方法或許更有效,比如開一次家庭會議、關注與解決問題而不是孩子的行為后果、設定日常慣例、提供有限制的選擇、請求孩子的幫助、處理孩子行為背后的觀念、決定你要做什么而不是孩子做什么、以尊重孩子的態(tài)度執(zhí)行決定、擁抱、幫助孩子發(fā)現他們的選擇而不是強加后果。
DAY THREE?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置身一個家庭就好像在演一出戲。孩子們根據自己的出生順序扮演戲中的不同角色,各有其明顯而獨特的性格特征。出生順序不是個性發(fā)展的唯一解釋因素,但是是重要因素,了解這個可以幫助我們走進孩子,增加對自己對孩子的認識。
NO.1?不同出生順序孩子性格真的不一樣嗎?
大多數孩子相信,為了有歸屬感和價值感,自己需要與其他孩子不同。所以生活在一個家庭中的孩子們往往截然不同。
老大是第一個出生的孩子,他們往往錯誤地認為必須成為第一或是最好的才能顯得重要。
很多最小的孩子不但被父母嬌慣,還被哥哥姐姐嬌慣。這使得他們錯誤地認為,他們必須不斷操縱別人為他們服務,才能顯得自己重要。有些排行最小的孩子認定自己必須趕上并超越所有前面的人,以此顯示自己的價值。
排行中間的孩子往往沒有老大的特權,也沒有老小的好處。他們可能會錯誤的認為,必須在某些方面與其他兄弟姐妹不同,才能顯出他們的價值。
獨生子可能像老大也可能像老小。他們大都愿意或欣賞獨處,更喜歡獨一無二的體驗而不是成為第一。
當兩個孩子年齡相差4歲或以上時,年齡的差距會使他們之間的競爭減少。
NO.2 ?運用出生順序的知識鼓勵孩子
朱蒂·穆爾老師是一位五年級老師,當他發(fā)現在他的讀書小組中,有一位學生約翰閱讀能力最差,排除了天賦和智商缺陷的可能性之后,通過面談得知,約翰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因為從沒有體驗過責任感,也不會有動力為自己做點什么(包括學習)。
通過心理測試報告顯示約翰是一個很有天賦的孩子。穆爾老師把約翰換到了一個閱讀能力最強的小組并對他說,“我已經發(fā)現你是一個多么能干的小伙子。我百分百相信,你有能力在那里做得更好?!?/p>
但是對大多數老大和排行中間的孩子來說,只要努力就會做得更好這句話帶來的效果是災難性的。老大們可能是因為追求完美過于緊張。而對排行中間的孩子而言這句話可能會讓他們喪失信心。實際上老小們也不喜歡這句話,因為他們的觀念是只有別人照顧他們的時候才有歸屬感價值感。但穆爾老師之所以奏效了,是因為他是用鼓勵的態(tài)度,而不是失望的態(tài)度。
NO.3 ?出生順序和婚姻
老大和老小通常更容易相互吸引。然而,剛開始吸引對方的那些特點,后來卻往往會變得令人生厭。
當兩個老大結婚時,通常是賞識對方身上與自己相同并引以為傲的特點,但當兩個人無法就到底誰說了算誰的方式更好而達成一致的時候,麻煩就開始了。
排行中間的孩子結合有可能最容易,也可能最棘手。這取決于他們有多反叛或者多隨和。
只有相互間的理解、尊重、合作以及幽默感,任何人之間的結合都可能是成功的。
DAY FOUR ?集體如何讓孩子有歸屬感、認同感、幸福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班會和家庭會議
選擇學習正面管教,是因為大家的內心既不想成為家庭或學校中的暴君,也不想養(yǎng)出家中的兒皇帝或者陰影中的小孩。那么有哪些集體活動可以幫助我們和諧共處,相互幫助呢?
NO.1?家庭會議與班會有哪些不同
班會適用于教師學習。家庭會議適用于每一個家庭。
作者在書中寫了一種適用于教師的正面管教方法——班會,為了互相幫助和解決問題。由老師每天組織10分鐘時間,宣讀由孩子們寫的議程問題,然后頭腦風暴將每條意見原汁原味的記錄下來,宣讀每條建議挑出哪一個最有幫助,問做出選擇的學生,愿意何時開始執(zhí)行自己選定的建議。
老師需要做到放棄控制,邀請孩子合作,做出榜樣,問啟發(fā)式的問題。為一些問題承擔責任,客觀的、不要評判,尋找每個行為背后的積極意圖。
與班會不同,家庭會議每周一次即可,固定時間,不要因為忙或者其他事情而改變或取消家庭會議。
NO.2 ?家庭會議的構建
?
輪流做主席:召集、帶頭致謝、開始解決問題、第一個發(fā)言、主持秩序等。
輪流做秘書:記錄會議議論的內容和決定。
致謝或感激:每個人向每一個家庭成員致謝開始。
議程:需要討論的問題集錦。
5解決問題:在家庭會議中,每項解決方案都需要經過全體同意。
6計劃家庭活動:讓每個人平等地參與到計劃大家都喜愛的活動中來,家庭成員會更樂意合作。全家人一起做些有趣而開心的事對于一個幸福家庭來說是多么美好。問題是,你們必須計劃并行動。
7討論家務事:在家庭會議上討論家務事,以便讓孩子來幫助解決做家務的問題。如果孩子們能參與討論和選擇,他們就會更愿意合作。但是這并不是一勞永逸的魔力方案,作者發(fā)現,每三周到一個月要把家務事放到家庭會議的議程上:第一周孩子們熱情高漲;第二周,繼續(xù)做該做的但是熱情大減;第三周,他們會開始抱怨。
在家庭會議中,孩子們可以提出新的方案來替換原先的方案,你會發(fā)現,只要給孩子機會,他們能想出的辦法會有多偉大。
NO.3一些特殊的挑戰(zhàn)
年幼的孩子(小于四歲)可能會對家庭會議造成干擾??梢栽谒麄兯X之后再開,一旦孩子的年齡足夠大時,就可以參加會議的某些部分:比如結尾的游戲和甜點分享。到了四歲,他們就能提出很有創(chuàng)意的解決方案。
十幾歲的孩子常常想得到與自己已經擁有相反的東西。叛逆(個性化過程)是很正常的。
家庭會議在單親家庭中同樣有效,家庭會議是向孩子傳遞積極的感覺,并讓他們參與解決問題而不是操縱別人的好方法。
DAY FIVE ??正面管教的工具箱
?
通過前面四天的學習,我們已經明白正面管教是一個工具箱,可以幫助孩子形成讓他們受益終生的品質。但是具體怎么做?下面詳細介紹三個最主要的正面管教工具。
NO.1?積極的暫停
當人們心虛煩躁并且受“原始腦”支配的時候,關注與解決問題的方案是很困難的。只有等到我們冷靜下來并且接通理性大腦時,才有助于問題的解決。
積極的暫停,是為了讓我們冷靜之后感覺更好,不是讓我們感覺更糟,也不是讓我們?yōu)樽约旱腻e誤付出代價。使用之前,你需要了解這四個原則:
1、花時間訓練。(你可以先示范給孩子看,在使用之前要和孩子談談它的好處。要將冷靜期的價值告訴孩子。)
2、讓孩子們自己布置他們的暫停區(qū)。(如果孩子太小還不能參與布置,那他們就還不到使用“積極的暫停”的年齡。讀書、玩玩玩具、休息、聽音樂都可以。實際上,孩子感覺更好時,會做得更好。)
3、事先和孩子們商量好一個計劃。(當出現不良行為時,你可以建議孩子去暫停角,或者陪他們去,或者自己去。)
4、當感覺好起來之后,如果問題依然存在,就要緊跟在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或作出彌補。(冷靜一下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放過孩子”。)
當自己和孩子都冷靜下來之后,怎么去解決問題呢?
NO.2 ?啟發(fā)式問題
幫助孩子們探討他們的選擇會帶來什么后果,與把后果強加給孩子有極大的不同。
你當時想要完成什么?
你對發(fā)生的事情有什么感覺?
你認為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那件事情的發(fā)生?
你從這件事學到了什么?
你對解決這個問題有什么想法?
……
需要格外注意的是,要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你就不要預設答案。你和孩子有一個人心虛煩躁,則不能提問。你問的啟發(fā)式問題要發(fā)自你的內心。
NO.3 ?贏得合作的四個步驟
當你感覺到你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有障礙,造成了孩子對你的不滿,就需要用到這些步驟。
1、表達你對孩子感受的理解。
2、表達同情,而不是寬恕。
3、和孩子分享你的真實感受。讓孩子專注于解決問題的方法。
簡單來說,營造一種合作的氣氛才能教給孩子溝通和解決問題的技能。
你學會了嗎?
全書到這里就已經結束了,簡單的做個總結:
1、愛是一切管教的前提
2、犯錯誤是學習的好時機
3、所有人的首要行為目的都是歸屬感和價值感。
4、邏輯后果不是懲罰孩子,讓孩子吃苦頭并不是讓孩子記住的好方法。
5、只有相互間的理解、尊重、合作以及幽默感,任何人之間的結合都可能是成功的。
6、班會或家庭會議中,提出啟發(fā)性的問題,為一些問題承擔責任,客觀的、不要評判,尋找每個行為背后的積極意圖。
7、正面管教是一個工具箱,如何組合使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8、營造一種合作的氣氛才能教給孩子溝通和解決問題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