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爸原創:孩子早上問昨天是否下雨了?如何把簡單回復變成不簡單!】
上篇文章,淘爸分享了孩子發問的A類和B類問題的回復方法,本文將把回復孩子提問的文章補充完整。
C類解讀
D類解讀
家長回復2+2原則
提醒:問題類型轉化
4分法圖解
C類問題
【定義】:
孩子容易理解,家長也容易解釋。通常孩子發問不是為了探尋,而是只需要我們簡短性回答孩子即可理解的問題。
【舉例】:
晚上,孩子想多玩一會兒,問:可以晚睡一會嗎? 答:可以。
早上孩子看到路上都是水,問:爸爸,昨天晚上下雨了? 答:是的。
【應對】:
此類為最易回答,家長通常簡單回復即可。
D類問題:
【定義】:孩子難理解,家長很容易解釋的問題。孩子對暫時超過他理解能力的問題進行發問,此類問題表現在詞語理解、自然現象、成長困惑、情緒干擾等。
【特征】:只要稍微長大就會理解的。
【應對】:借用關聯+巧妙比喻
借用關聯:用孩子熟悉的人或物進行關聯講解。比如,以前淘淘不好好吃飯,有一次淘淘問什么自己長不高?淘爸從鼓勵她好好吃飯角度說:你看笨笨豬和七只小雞誰高,誰的力氣大?淘淘說:當然是笨笨豬啦!淘爸:你記不記得笨笨豬一次吃多少窩頭?你說笨笨豬能不能吃?淘淘說:能吃。淘爸說:所以,你想長高,要怎么辦?
巧妙比喻:用孩子能夠理解的人或物進行打比方。比如:淘淘問過人為什么會死?淘爸給淘淘講春夏秋冬植物的樣子,讓淘淘看家里養的花枯萎的樣子,淘淘大致理解了這是一種自然的現象,淘淘就沒有產生特別害怕的感覺。
家長回復2+2原則:
(一)第一個2“不”:
1. 回復不拖延:能及時回復的就馬上回復,若當下不方便,那么也要承諾延遲回復。
2. 回復不敷衍:論那種問題,家長回復不要給孩子隨便回復,讓其閉嘴或者離開的感覺。
(二)第二個2“要”
1. 回復要算數:家長此時不方便回答或答應之后一起找答案,那么家長必須事后要主動回答,不要等孩子催促。
2. 回復要準確:雖然我們做不到科學家那么精準,但是要盡量給孩子輸入正確的回復,最起碼不要輸入違背常識的答案。
提醒:問題類型轉化
所有類型問題,我們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把問題延伸或者發散。比如,C類問題,通常我們家長會認為沒有什么擴展的必要,其實也很有文章可做。
C類中,淘爸提到的孩子早上發問昨天是否下雨了,淘爸除了簡單回復是還是不是,也可以這樣回答。
淘淘:爸爸昨天是不是下雨了?
淘爸:你怎么知道是下雨了?
淘淘:你看路上都是水。
淘爸:還有那些能說明下雨了?
淘淘:樹上有水。
淘爸:淘淘看的真仔細。
淘爸:你能告訴我,怎么區分是下雨和灑水車撒的水呢?
淘淘:灑水車的水是下面的,下雨是上面的。
淘爸:對的,雨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高,對吧?灑水車的水是車噴出來的,低,對吧?
淘淘:是的。
淘爸:你再想想下雨和灑水車撒的水有什么不同?
淘淘:下雨能下到很多地方,灑水車只能撒到地上。
淘爸:對呀,下雨能澆到很多地方,很多地方都是濕的,灑水車撒到哪里?
淘淘:撒到路上。
PS:這是之前淘爸送淘淘進幼兒園前的對話,雖然放學之后,淘爸沒有把這個話題再延伸下去,但其實還可以延伸:
比如,問孩子還可以通過那些可以說明是下雨?灑水車的水只能澆到哪里?等等。
你看,一個最簡單的問題,我們不但可以鍛煉孩子的觀察力和發散思維,甚至孩子的邏輯推理能力。
如果孩子會繼續深入發問:如果孩子問為什么會下雨?灑水車為什么能灑水?
恭喜你,孩子好奇心真的是被你調動的很好!
怎么回答?
——想想這2個問題對于你來說,是A、B、C、D中的那一類,你就自然會回答了。
【淘爸原創,轉載請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