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海邊,可以趕海。山已經吃過了,還要吃海。大海就象一個巨大的寶藏。它是所有人的媽。
在海邊的城市里,趕海意味著在海邊洗洗海澡,沖沖海浪,撿幾個貝殼海星之類的。城市的大海,是供人娛樂的。但是島上的大海,有的是好吃的。對于我們來說,大海就是給我們改善伙食的。
早期的時候,每個連隊都有專門的打魚班。還有船,那時候窮,只能自給自足。后來條件越來越好,伙食水平也越來越提高了。為了提高戰斗力,所以取消了打魚班這個建制,部隊專心抓訓練。所以后來,釣魚就是娛樂。真想打打牙祭,多弄點兒魚吃,就用魚籠子。在里面撒滿魚食,頭天晚上扔到海里,第二天早上去拉出來,里面肯定有很多的魚,有時候還有會大個兒的螃蟹。足夠大家吃一天的了。
我挺喜歡吃海蜇的。到了季節,海上會漂著一個個暗紅色的大海蜇。炊事班的小兵用一個大的編織袋,到海里直接將海蜇兜起來。海蜇是不敢用手碰的,因為它會吸住它碰到的東西。被海蜇吸住手臂,手臂會中毒,又紅又腫,很嚇人。他們說如果遇到大的海蜇,不小心被吸住腦袋,當時就會掛掉。這種鮮的海蜇,用水發一下,象涼粉一樣。放上醋,鹽,辣椒油,拌一下,很好吃。
海礪子就在岸邊的石頭上,多的是。島上的好多老頭和老太,用一種自己做的小鐵鉤,對著粘在巖石上的海礪殼輕輕一敲,再用鉤將里面肉鉤出來,裝到自帶的小筐里。海礪生吃就行。扣出肉來,用海水涮涮,扔到嘴里,很腥,不過很鮮。我釣魚的時候經常弄個小石頭砸開吃它。山下的大娘每隔幾天就弄一小筐,回來同韭菜雞蛋和成餡兒,包包子吃。
海邊的海虹大概是最多的。每天一退潮,岸邊的巖石上密密麻麻都是。海虹有人愛吃有人不愛吃,因為多啊,所以不希罕。還有人用海虹喂鴨子。不過我很喜歡吃,尤其是個頭兒大的。用鐵锨鏟回來一編織袋,然后用大禍煮。煮好了用大盆裝。幾個人圍著甩開腮幫子吃。當然吃的時候最好沾點兒蒜蓉辣醬。還有一種吃法是把海虹肉扣出來,用雞蛋和面裹了過油炸。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海參了。島上的海參是最好的海參。因為是深海,沒有污染,而且是參類中營養價值最高的六道刺的刺參。大補,嗷嗷補。我屋有個小兵吃了一根大個兒的海參,早上起來鼻子流血。我也吃,不過沒流鼻血,大概我比他虛,沒他那么大的火力。這種參我回家到飯館里特意問了價格,普通大小168元一根兒。那種大個兒的,198元一根兒。
想想在島上吃的,簡直是暴殄天物。一般就是泡一袋一塊五毛錢的方便面,里面放一根兒。這幫小兵打電話回家給家人或者家里的哥們兒,從不提自己平時干活訓練累的象個憋犢子似的,依然嗷嗷吹:“我們都拿海參泡方便面吃。你行嗎?”
他們總要帶我一起去摸。我沒同意。第一次必須自己來。第一次下海摸海參是四月份的十五。每個月的初一十五都是大潮。海參都被海水沖到岸邊的石頭下面了。十五是半夜1點左右。我換上褲衩背心,背著一個挎包,還有從百姓家借來的防水手電的防水鏡。,把膠鞋的鞋帶勒死,是怕在水里把鞋掉了。石頭上的海礪子能把腳劃出血來。這身裝備后來證明是不合理的。不能穿褲衩,要穿長褲,因為海藻也劃腿。在水里走幾步,腿就劃的生疼。頂著月亮我就下了山。
海邊有一段峭壁,我順著海邊的巖石,抓著樹叢,一點點的往下爬。爬了老半天才到海邊。月色下的大海格外的美麗和迷人。海水映著月光,海浪一波一波的沖刷著岸邊的巖石。濤聲陣陣。海藻在水中發出熒熒的光。島上的四月,水還有些刺骨。不過當時也顧不上了,走到海水沒腰的位置,把眼鏡戴好,手電打開,憋口氣往水里一蹲,專門在大個石頭下面找。也是我命好,一塊大石頭的下面,齊刷刷的立了十幾根。把我爽完了。用手一抓,滑溜溜的,手感相當不錯。一股腦的都摟到自己的挎包里。沒多一會兒,就弄了三十來根兒。感覺差不多了,自己也冷的夠嗆。趕緊從海里出來,原路返回。雖說渾身上下濕透,凍的上牙打下牙,不過心里頭美啊。
回去之后把用小刀把海參劃開,內臟都弄了出來,收拾利索之后放到臉盆里用水泡了。自己也洗個澡,睡了。早上起來他們看到我盆里的海參,都很驚訝。我十分得意。第一次就有如此成果,相當不錯的成績。到炊事班,把海參用開水燙了。撒上鹽腌然后放到冰柜里。一夜之后取出來,裝到暖壺里,倒滿開水,又發了一天。到了晚上大伙兒沾著辣醬,都給消化了。
摸海參的技術越發熟練,防水眼鏡和防水手電都不用了。也找到了自己熟悉的水域。不用爬懸崖了。后來白天的時候我特意去看了一下那天晚上我爬過的路,嚇了自己一跳。陡且不說了,根本就沒有路,都是樹叢,也不知道當時怎么爬上爬下的?海參是好,不過付出代價也不小。每下海一次,渾身都被海藻刮的一條一條的傷,沒一塊好地方,而且累的很。每次回來渾身都象散了架。
海參除了泡方便面吃,還有就是做湯。至于菜譜上的蔥燒海參,咱沒有那條件,也不會做。我覺得島上老百姓的吃法最科學。打兩個雞蛋,放一根兒發好海參,裝到碗里蒸成雞蛋糕。山下的宋大爺,每到秋天入冬前兩個月,每天一碗海參雞蛋糕。身體特別好。他兒子是一家銀行的行長,總想把他接到城市里去,他就是不去。就和老伴兒在海邊的小平房里住著。也難怪,換了我是老人,我也不去。在這地方能多活好幾年。
海里的東西太多了。說都說不過來了。還有渾身是刺兒的海膽,弄一挎包的海膽,用勺子把里面的黃弄出來,裝到茶缸里,倒點兒醋,吃起來味道兒也很不錯。快入秋的時候鮑魚靠岸。它就粘在岸邊的巖石下面。看準了,一把拽下來。不要試探,一碰它它就緊緊的吸附在巖石上,再想把它弄下來,就得用東西撬了。我只摳到過一只七孔的鮑魚,當時被我生嚼了。味道鮮美。
要不怎么說大海就是母親。想吃啥就找她。趕海總是充滿快樂,因為總是有收獲。不過趕海千萬趕天好,風平浪靜的時候去。有個笑話,一個人站在大海邊,對著大海喊:“啊,大海,我的母親!”這時一個大浪過來,把他打出500多米,他爬起來就跑:“原來是后媽。”對我們來說,大海絕對是親媽,嗷嗷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