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哄逗孩子的話,我們小時候經常聽到大人說,現在也對自己的孩子脫口而出,但是正是這些話,無形中傷害到了孩子。
1.爸爸/媽媽回來了
朋友小夢的兒子給外婆照顧的,當小家伙鬧情緒的時候,外婆就會指著窗外說:“你看,媽媽回來了,那個是不是媽媽”,小家伙立馬不哭看窗外,但是并沒有看到窗外的媽媽,而是被窗外的其他事物吸引了注意力。次數說多了,當小夢下班回來對小家伙說媽媽回來了,小家伙自顧自的玩,根本不理會。這就就是“狼來了“”的故事的翻版。
更正方式:直接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在外面上班,晚上下班就回來了,然后拿其他的玩具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想媽媽
2.打針不疼,吃藥不苦
很難見到一個孩子打針不哭,吃藥很爽快的。所以打針之前家長就會說打針不疼,但一扎下去,哭的死去活來。吃藥的時候,家長說這個不苦,甜甜的。然而孩子喝到嘴巴就吐出來,太苦了。家長忘了給孩子做心理建設,當他發現和你說的不一樣的時候反應更激烈。
更正方式:打針稍微有點疼,我們忍一下下,一會兒就好了;這個藥有點苦,你嘗一下吧,這就是苦的味道哦。這個方法很管用,前幾天女兒拉肚子,藥苦不愛喝,我說:寶貝,香蕉甜甜的,桔子酸酸的,這個是苦的味道哦,嘗一下吧,第一口下去皺了一把眉頭,似乎還不過癮,又喝一口,三下五去二就喝完了,小丫頭才一歲三個月哦,說的她都能聽的懂。
3.媽媽/爸爸愛吃, 味道很好
孩子看到什么吃的都很好奇,覺得一定很好吃,然而吃一口覺得不好吃就想扔掉或者直接給爸爸媽媽吃。為了讓孩子繼續吃下去,家長會一邊試吃一邊說:你看媽媽很愛吃哦,味道很好。
更正方式:《爸爸去哪兒》有一期是體驗農村生活,有個畫面是這樣的,MAX吃了一口的饅頭遞給爸爸吳尊,吳尊二話不說就吃了。Neinei很不解的說爸爸你怎么什么都愛吃,吳尊說:不是因為這個好吃,而是很多人想吃都吃不到,不能浪費食物。
4.等你長大就知道了
小孩子的腦袋就是十萬個為什么,很多問題總是難倒了大人,這時候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等你長大了就知道了。孩子是打發走了,可他心里的疑惑要到什么時候才能解開呢?
更正方式:媽媽也不知道這個字怎么讀耶,我們去問問爸爸、或者我們一起去查一下字典吧。這個時候孩子會非常開心你和他一起做一件事情,一起解決一個問題。孩子不僅感受到了你的誠實,也知道了爸爸媽媽也不是萬能的,也有不會的東西,另外也教會了孩子遇到問題如何解決,學會求助別人。
如果這些話你還在對孩子說,不妨用更正的方式試一試,相信會有意外的收獲。
聲明:圖片來自網絡,如有冒犯,請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