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負責任的作者,我強行克服了巨大的生理和心理的雙重不適,把電視劇版《微微一笑很傾城》一直追到了第18集,才來寫這篇劇評。
說實話,在追劇之前,我是抱著很大的期待去的。因為顧漫的原著小說可以說開了游戲網戀言情的先河,甭管情節如何,至少這個創意在當時是很新穎的。而且,這部劇前期預熱很好,宣傳造勢給力,讓我產生了一種“不去看看就out了”的錯覺。
才看前兩集的時候,我就多次出戲,更準確的說,是從未入戲。剛二刷完《瑯琊榜》這樣的良心好劇,就來看《微微一笑很傾城》,落差太大,我著實適應了好一陣。
但是我很樂觀,也許只是導演有點手生,再往下走,拍順手了,應該會好一點,不至于讓我尷尬癌都犯了吧?
事實證明,我還是太天真了。爛劇之爛,是深入骨髓的癌癥,是好不了的,營銷掩蓋不了,顏值拯救不了,早日棄坑才是解脫之道。
在一眾早戀、墮胎、劈腿、車禍、出國的青春小說里,《微微一笑很傾城》這樣不虐心的純愛,看起來讓人輕松愉快。
劇版以游戲里的二次元世界和現實世界交替呈現出男女主從結緣到傾心的情感脈絡,比起原著,增加了一些支線情節,使得整個故事更豐滿,更立體。
這樣處理,出發點是很好的,但執行層面做得太差了。先不論游戲世界的五毛特效和渣畫質,就說游戲世界和現實世界之間的銜接和切換不夠自然妥帖,就分分鐘讓人出戲。
客觀來講,同樣是瑪麗蘇,《微微一笑很傾城》比起《花千骨》來,酥麻程度輕了不少。
《花千骨》中,出塵脫俗的長留上仙白子畫,六界最美妖魔之君殺阡陌,無所不知的異朽閣閣主東方彧卿,蜀山上仙白子畫的小號墨冰,女媧石轉世的神秘少俠朔風,正氣凜然的人界霸主孟玄朗,一個個的都喜歡花千骨。
這種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瑪麗蘇所幸在《微微》里并沒有出現,《微微》里的配角們自有他們的愛情,沒有一窩蜂的來愛女主,這的確讓我放心不少。
讓人遺憾的是,《微微》沒有俗套的讓女主站在宇宙中心接受愛,卻塑造了一個頂萬個的超級男神肖奈。長得帥人又厲害,成為校園風云人物是很正常的。但你讓一個學校的女生都變成肖奈的花癡迷妹,看見肖奈就按捺不住,只差喊出“男神我愛你,正面上我,快!”,這就太過了,不太好。
這樣一個近乎完美的大眾情人,誰也不愛,偏偏對女主情有獨鐘。少女們追劇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把自己代入了女主的角色,與女主同呼吸共命運,享受著其他女生的羨慕嫉妒恨和男神的尊寵。可以,這很瑪麗蘇。
純愛甜寵文改編的電視劇,經典和精彩是指望不上了,但只要演繹到位,作為無聊時的消遣還是不錯的。
可是,《微微》這部劇讓我一再“可是”。
主角的演技沒有配角好,是什么情況?男女主面癱式表演,又是什么情況?
肖奈的室友的表現十分之接地氣,動作、眉眼、神情都恰如其分,一股濃濃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把他們的形象刻畫得真實生動。貝微微的室友里,二喜的表現略顯浮夸,但神情、姿態還是活靈活現的,其他二位室友戲份少一些,倒也中規中矩。
鄭爽在游戲世界里的表情十分僵硬也就罷了,現實世界里,她最核心的表情就是嘟嘴斜眼牽動嘴角和低頭咬嘴唇,即便是笑,眼睛里也很難看到笑意。
貝微微肚子疼那一段,要不是她后來去上廁所,我還以為她之前那是糾結的表情。看來,是我錯了,一定是我平時肚子疼的方式不對。
至于貝微微和肖奈初次接吻那一段,小說里的描述是她被吻到腿軟,但看劇中她身體僵硬、表情呆滯,像塊木頭一樣被男主深情的吻著。那得是有多不情愿才會這樣?
看過電影版,再來看劇版,不得不說,楊洋的演技和井柏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光會耍帥扮酷,是刻畫不好肖奈這個人物形象的。
第2集里,游戲創業互動交流會結束時,真億科技和風騰科技的老總都向肖奈拋出橄欖枝。對方是前輩,雙手遞上名片,肖奈卻一手插兜單手接過,拽得不要不要的。
這樣一個細節,不知道是導演的安排,還是楊洋自己的演繹,但于情于理都是不夠禮貌,也不符合身份定位的。肖奈雖然是高冷男神,但能力極強,不應該連這點待人接物的道理都不懂。
如果這樣仔細挑刺的話,劇版《微微》的穿幫鏡頭就實在是太多了。
比如第一集里,貝微微以嫻熟靈活的操作吸引了肖奈的目光,鏡頭還給了貝微微的手指操作的特寫。Excuse me?那樣的手速和操作能是高手榜唯一排名前十的女玩家?我Dota打得少,你不要騙我。
劇中多次展現游戲世界,男女主在游戲里組隊打怪,互生情愫。但游戲里的Boss攻擊竟然會打到地上,看來編劇也許真的沒玩過類似的游戲。
這些穿幫鏡頭對劇情的開展影響大嗎?不大。但見微知著,從劇組對待細節的態度,就能看出這部劇是用心之作,還是炒IP賺熱錢了。毫無疑問,《微微》屬于后者。
但凡制作方肯用心一點,即便要賺錢,姿勢也能好看一些。廣告植入作為創收手段,這些年來在影視劇中很常見,但《微微》里關于養樂多、東鵬特飲和唯品會等的廣告,植入得如此粗糙和生硬,對觀眾是極不尊重的。
做成隱形植入的軟廣,更能讓觀眾不知不覺中就被營銷了,這很難嗎?
電視劇也是文學藝術透過光影的一種表現形式,有點匠心,把它拍得細膩一點,有表現力和感染力一點,別只把它當成一筆生意,這很難嗎?
制作方如此浮躁,是市場形勢如此,商人逐利本性使然,我雖不喜,但也不好苛責。
讓我甚為擔憂的是,這樣一部劇情經不起推敲、演技生硬膚淺的不走心電視劇,卻又一次火了。這是市場營銷和商業策劃對影藝的又一次強奸和碾壓。
炒一個有影響力和傳播性的IP,找一些當紅的、粉絲眾多的演員,倉促拍出一部粗糙的電視劇,做好營銷推廣和宣傳造勢,引導輿論走向,煽動粉絲情緒,就能熱播,就能圈一大筆錢。
這種現狀太可怕了。長此以往,還有多少人能夠沉潛下來,不受市場指揮棒的呼喝,用心拍好影視劇,用心演好角色?
缺乏鑒賞力和判斷力的觀眾,看劇只用眼不用心,不過腦子,只顧情緒宣泄和心理投射,在瑪麗蘇劇情里代入角色,在脫離現實的意淫里假裝高潮。就是他們的盲目熱捧,推波助瀾了影視圈這種浮躁喧囂之風。
微微一笑,并不傾城,我酥麻得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少女心不多點智慧和判斷,瑪麗蘇永遠會霸占熒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