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書,是湖南江永特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嶺南地區女性獨創的文字。眼前這一個個飄逸瀟灑的漢字,看起來既熟悉又陌生。
湖南江永,與桂林僅僅百來公里的距離,那里有如此神秘而美麗的文字,而我竟然聞所未聞,實在有些慚愧。
當翻閱這本清華大學教授趙麗明女士,經過30年研究而整理而成的《傳奇女書》,內心無比的感動。
如今,太多民間文化正在慢慢消逝于歷史舞臺,想要搶救它們,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情。趙麗明見到了當時還健在的陽煥宜老人,這位老人出生于1909年,是當地典型的“君子女”,受人敬仰!
什么叫“君子女”呢?這是女書主人特有的自稱,她們認為男人有文化有教養者為“君子”,那位女人有文化有教養者,則為“君子女”。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了解到,女書是一種漢語方言音節表音文字,由前人用漢字和本地方言發音規則創造而成。
它的出現緣于當地婦女聚在一起做女紅、唱讀、傳授女書的習慣,形成了一種獨具江永特色的女書文化。
桂林和湖南有許多文化是相通的,桂林山區也可以看到女性相聚一堂,唱山歌,做女紅。玩得好的女性會認“姐妹”或認“老同”,意味著這輩子都會相互照顧。
而這種文字便是流傳女性的儀式之中,有的書寫于扇面上,有的書寫于手絹上,有的則繡在隨身攜帶的飾品上,作為信物,相伴一生。
特別是制作精美的三朝書,這是姑娘出嫁后第三天收到的珍貴禮物。它有統一的裝幀規格,回字格裝訂線,只書寫三頁,其余空白的地方留給姑娘日后做補充。頗有人生日志的意味。
當地人把這些會寫女書,會唱女書,會做女紅的女性稱為“君子女”。只可惜,2004年,最后一位“君子女”,年近百歲的陽煥宜老人也離我們而去,標志著自然狀態的女書歷史的終結。
幸運的是,因為有趙麗明教授和眾多女書保護人的共同努力,使得女書的資料、錄音、影像都得以保存下來,如今已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傳承女書的隊伍中來了!
我一直有練書法,也嘗試著寫了一下,感覺還真挺有難度的,如果未來有機會,真應該好好去學習一下這項非遺文化。
因為,這是女性獨有的文化,它不僅是一種文字,更是女性之自由獨立之精神的體現,是女性為自己書寫的一首優美的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