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戰友們偶爾的幾次分享笑來老師的《財富自由之路》專欄文章后,我深深地愛上了這個老師,他就是我理想中應該成為的那個樣子,暗暗告訴自己一定要拜讀他的作品,于是上圖書館借了他的《把時間當作朋友—運用心智獲得解放》一書。
? ? ? 讀到現在才讀了105頁,每次都會把之前讀過的內容再讀一兩遍,然而每次都會有仿佛沒讀過的那種震撼。但這僅讀的一百來頁書也已經顛覆了一些我早已根深蒂固的觀念,讓我有醍醐灌頂的感覺。
? ? ? 笑來老師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解釋的比較透徹,有些我還沒有類似的體驗,有些我正在感受,只是還沒有總結出來合適的話語來表述。讀這本書的時候內心有很多抑制不住的小激動,像是看到了另外一個更高級的自己似的,給了我方向。
? ? ? ? 從中受益較大的幾點感受:
(1)作為一個人這一生中可能遇到的最驚人的經歷,莫過于發現這樣一個神奇的現象:我們竟然可以用我們的大腦控制我們的大腦。比如說早上起床,每天6:30基本就醒了,但是大腦會告訴自己“還可以再睡會兒”,此時,如果服從自己的大腦,繼續躺會兒,其實已經沒有睡意了,會睡不踏實;如果用我們的大腦控制自己的大腦,“不能睡了,必須起”,其實就起來了,頭腦也很清醒。
(2)心智力量的不同,使不同的卻人面對相同的境遇時會產生不同的反應,得到不同的結論,最后做出截然相反的選擇。
(3)所有學習上的成功都只靠兩件事兒,策略和堅持,而堅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
(4)推遲滿足感。曾經我(至少在三年前)很確定,我是一個喜歡把生活過的很規律、習慣先苦后甜的人。當每個人都在拖延,最后又手忙腳亂的時候,我的生活卻非常從容。因為從一開始,就知道今天的所有輕松安逸都可能是未來的成本,所以,習慣早就把一切輕松安逸安排到未來的某個時刻,而心平氣和地每天完成相應的工作。于是,不僅從容,而且快樂。潛意識里,我以為我還是原來那個自己,可是仔細審視之后,發現自己不知不覺中變成了一個貪圖享受的人。辛苦賺點錢后就會想怎么揮霍,給自己買點吃的穿的,給爸媽買點吃的用的,給家里買點用的,而不會給未來攢著萬一著急用的時候手邊沒有。正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時候遇到了笑來老師的書,特別感恩,讓我及時糾正自己。
(5)每日的“事件—時間日志”Event —time log。除了自己經歷的事件之外,一概不記,盡量不記感想,不計感受,只記錄事件本身。但基于過程的記錄要比基于結果的記錄更為詳盡,久而久之,通過刻意練習可以精確地感知時間——即使時間的行動只有一個,那就是自顧自的流逝。曾經我也有記筆記的習慣,每天會留下點東西,如果有幾天沒記錄的話過幾天再記錄的時候就會有愧疚感。但是現在已經好幾年沒有記錄了,雖然沒有愧疚感,但是會覺得時間太快都不知道去哪了。看來這個習慣得撿起來,減少心里發慌的機會。
? ? ? 這本書我還會繼續讀完,很久沒有這樣一本書可以刺激到我的內心深處,就像發現了寶貝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