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如何看待這個世界的?對于我們普通人而言,首先,是我們對身邊環境與人的發現與認知,然后就是在此基礎之上,我們對萬事萬物的感知與內心反饋;最后,在我們視野與思想力所能及的范圍之內,建立我們對事情的認知方式與處理策略。而對于能夠實現超我甚至忘我的人而言,他們就能夠在生活與經歷當中,通過洞悉本質實現更高維度上的認知與世界了解,但是這只是少數人才做得到以及愿意去做的。
基于這個邏輯與真實世界,在新媒體營銷當中,解決的就是品牌的世界觀與用戶世界觀的鏈接,這就需要新媒體與品牌運營人善于不斷切換視角,實現對策略、內容、傳播以及用戶需求和經營的把控與實現。
換個視角看待世界,換個視角實踐推廣,這就是很多新媒體營銷能夠發揮良好作用、給人深刻感受的重要策略,也是我們不斷拓展對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真實商業經營認知的最有效途徑。
人生就是一個舞臺,而且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舞臺;在一個廣泛鏈接的世界中,每個人在自己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和上演的內容,就代表了我們自己站在自己的圈層內,看待世界的真實反映。而對于其他人而言,他們與你之間的相互觀察、相互聯系,就成為了互為風景表達的重要特性。別人在一幅畫中由你來品鑒欣賞,而你也在別人的一幅畫中受到別人的品鑒欣賞。而更有意思的是,因為每個人在社會上扮演著多重角色,也在與不同的人之間產生不同級別與關系的鏈接。
因此在廣義的社會范圍內,每個人會呈現出多個面孔、多個角色的姿態。在家中你可能是嚴父、孝子,在老板眼中可能就是一枚辛苦加班的產品碼農,而在同事眼中有可能你就是一個交際花或是開心果等之類,而在客戶眼中你就有可能是一個負責人的項目經理......
每個人所處的位置不一樣,對世界的觀察角度不一樣,對別人的評價標準不一樣。越是開放的時代、自由協作的時代,就會在視角呈現上表現的更加豐富多彩,給人以特別的感受。
不同人的眼中,都有一個不同的你
在我們熟悉的很多社會性犯罪中,大家都會震驚:“為什么會是他?”。在很多犯罪結果中,往往人們發現,這種人在家庭朋友身邊會是一種狀態,而在面對其他人時是一種截然不同的狀態;有的時候在其他模式下會體現的更加不同;這種多重角色的扮演,體現了一個人對真實世界的看法,也在不斷的加速我們對世界多維度認識,從而建立更靠譜的世界認知的迫切性。
我們都希望能夠從千篇一律對世界的認識中,從新的角度找到不同,不斷逼近我們認知市場與品牌的本質真相,從而推動商業模式有效性的實現。
我們習慣于站在自己的角度來認識世界,我們人類也習慣于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與認識世界。這樣的認識極大的方便了我們對事情的判斷,但是,也意味著我們放棄了探求更多真相的可能。所以為什么人們總說創新難?就是因為創新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你放下對原來世界認識的模式,放下對生活以及眾多習以為常的認知,才能夠做出創新的。
喬布斯認為手機不應該擁有實體鍵盤,這樣阻礙的更好應用的體驗,因此我們今天的手機幾乎沒有了實體鍵盤的影子;ofo和摩拜認為單車就可以共享使用,不需要每個人必須冒著被盜竊的危險去購買自己的代步自行車,所以今天都市里的年輕人都已經習慣用掃一掃來解決問題。
更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微信、微博以及其所代表的移動互聯網的生態化應用,不知道有多少企業得益于這樣的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才成就了今天輝煌的市場業績與令人矚目的利潤和江湖地位。換個視角,換個角度,重新觀察我們已經習慣了的事務關系,你可能獲得的不僅僅是心得和智慧,還有帶來的創新機遇以及財富。
說起換個角度看世界,可能有一本書不得不提,就是《自私的基因》。在我們的認知當中,基因是保障人群以及生物不斷有效性延續的核心,但是是附屬于我們的生命體上的。我們的種種行為都是根據個體的實際情況和價值觀需求而做出的基因除了對我們的身體結構、生命維持延續、種群繁衍發揮作用之外,對于我們貌似就沒有其他方面的意義了。
但在《自私的基因》書中,就顛覆了我們以人的姿態看待基因的視角,而是站在基因的視角來看待生物種群,從而得出人以及所有生物僅僅是基因不斷發展延續的運輸工具而已,出于自我保存的目的,基因總是無意識的操縱生命個體做出種種行為,竭盡全力維護自己的基因,甚至不惜赴湯蹈火。在一個種群中,某個突變基因為了保存自己而做出越軌的行為,會對種群的穩定性造成傷害,所以自然選擇會對破壞種群穩定性的個體做出懲罰,以使種群再次達到穩定。
站在基因的角度,我們只不過是它們存續發展的運輸工具
同樣的道理,我們的思維慣性導致太習慣于從自我的角度出發認識世界、做出最恰當的安排和策略;就像是我們對語言和信息的認識。語言和信息是人類作為高等智慧生命的驕傲,是我們所能夠形成文明的重要方式。我們努力通過文字、聲音、圖像、互聯網、電影扥等,將信息的形式呈現的豐富多彩,服務我們的工作、娛樂和生活。但是這個視角是以人的角度出發來看待信息這個工具的。
如果我們換個視角,站在信息角度,可能就沒有這么樂觀的感受了。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信息表達,不過就是生物電、神經傳輸特定效果的有序性表達,信息的豐富多元使得她從沒有到不斷的發展壯大,整個一部生物進化史,堪稱信息的高等級發展史,人類只不過是信息發展到高水平之后需要進一步進化的助推器而已。是信息進化造就了現代人類,而不是人類發展促進了信息化。
前一段時間我看到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說法,就是不是因為征服海洋人類才造就了海軍,而是因為海洋在那里阻礙了信息交流,信息促使我們需要通過大航海時代之后,造就的遠洋艦隊來實現信息更暢通的發展需求。信息是充滿活力的一種新生命形態,我們只不過是幫助他們完成更大范圍的鏈接與傳播,并將人類文明的存續與發展價值毫無保留的分享給了信息這種新物種。他們通過人類技術獲得了巨大的創新,也同樣利用人類實現了自我的升級與發育。
原來我們做品牌營銷時,總是認為自己需要想辦法,通過有效的廣告策略來激發用戶對于產品和品牌的關注,并且能夠通過創新,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這個策略在原來那種媒體傳播高度集中的傳統時代,是非常具有效果的,也是具有穿透效應的;但是拿到今天還有這樣的認識,那就是危險的,以及不了解市場的表現。
新媒體時代的各種創新的點子和資訊層出不窮,讓人們應接不暇;這極大的開闊了人們的視野與知識范圍,同時各種全新的創意與廣告營銷創新,也在不斷的教育和培養消費者更刁鉆的品味和要求。在這樣的趨勢下,尤其是今天內容營銷升級知識營銷的碎片化社群時代,品牌與新媒體創意,更應該集中到對用戶情緒的發掘與利用上,去喚醒用戶某個痛點以及執著話的需求,而不是想方設法的建立在品牌角度,去給用戶灌輸和制造某種情緒,從而實現影響力的擴大和情緒的感染。
蘋果炫酷的IPod廣告
例如蘋果的產品營銷中,其從畫面和內容上就重點突出這款產品與相對應群體之間的關系,讓年輕人覺得使用了IPod就能非常的炫酷和值得期待。這種炫酷的心理,是年輕人盼望與眾不同的基本情緒,因此蘋果的廣告實現的是對這種情緒的喚起,而不是制造這樣的情緒。可以說蘋果是通過制造產品和廣告,喚起其目標客群廣泛認知的高手,這也成就了多年以來,蘋果能夠成為全球第一品牌影響力的價值。
宜家空間場景設計
宜家一直以來就是都市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近年來始終是品牌營銷、消費者市場上的明星。其成功的技巧和思路有很多,宜家提供的不僅僅是一款款的基礎性的家居用品和家居,更重要的是,其通過獨特的場景組合和體驗式營銷,將『家』空間的感受赤裸裸的傳遞給了用戶。同時他們對產品近乎完美的調研苛求以及低價策略,極大的滿足了都市年輕人群體對于自己空間的需求。而且通過產品設計與營銷,宜家還創造了屬于自己的品牌風格。這種風格的追求極大的影響了目前我們看到的很多市場上的品牌,都在潛移默化的認可宜家所倡導的家居風格。
某品牌手機的自拍柔光效果
這是一個人人都有機會成為攝影師的年代,或者說攝影本身,就是一種人性的強需求。而自拍是人們對于智能手機的基礎性功能需求,也代表了人們對于一款手機質量品質的看法與認識。基于強需求,進行強勢的產品加速與品牌集中曝光策略,一些國產手機品牌就抓住了這樣的特點開始。雖然說智能手機已經成為了我們人的一個重要器官,各種創新、營銷都已經見怪不怪了,但是,從現實意義和實際的根本價值上來分析,這些營銷特點,其實都是根據人性來確定的,也就是說根據用戶所關注自己的需求層面,來進行考慮和分析的。這些手機品牌并沒有,在現代的品牌營銷傳播當中,制造新的需求,而是更多去發掘人在智能手機時代基本的需求,既愛美以及喜歡社交分享。
像喬布斯那樣能夠創造一個需求,告訴你這就是最好的,從而引領整個行業的發展,創造一個全新的產業,甚至開辟出移動互聯網的新時代,這固然是通過強大的產品的實現的顛覆式創新,但是對于絕大部分企業經營而言,品牌營銷更重視的是對已有的產品,如何做好更好的營銷傳播,從而實現用戶的關注和銷售額的提升。基于現實,通過大數據或通過一系列有效的市場調查,了解清楚用戶的實際需求想法,謀求自己的品牌內容實現與用戶的共振,這才是品牌營銷事半功倍的正確方法。
我們現在想想,最為熟悉的那一系列新媒體營銷事件,充斥在互聯網上的品牌營銷傳播,都會給人制造出一個什么樣的假象呢?
好厲害的品牌廣告啊,創造出了一個全新的認識,讓我對這個產品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非常棒的廣告!他帶給了我一種全新的感受,讓我深刻的愛上了這個品牌,成為了他的粉絲。
廣告創意太贊了!如此好的產品,怎么能夠不馬上的行動起來買買買呢?
以上三種現象,是每一個廣告人與廣告主在進行品牌策劃,尤其是希望通過有效的新媒體事件營銷,最終來導致產生的市場性結果。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總是寄希望于能夠創造和創意出一個全新的東西來,不斷的去傳播到希望的受眾當中,給他們產生積極的影響。
這是當前絕大部分廣告公司以及廣告主所認識到的傳媒和廣告營銷。但是在這樣一個自媒體強大,人們的心智特征越來越成熟的時代,顯然單向的輸出,已經完全不能夠滿足用戶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可能已經不再適應今天互聯網帶給我們的實際改變了。
這個問題產生的核心機理在于:
在過去的時代,信息與資訊的掌握與生產者是信息流當中的少數節點,例如專業的媒體、行業權威以及專業的組織機構等。而其他人,一般都是信息的接收者或者是二次加工者。雖然大家都比以往更加的希望,能夠以人為本的照顧到用戶的感受和情緒,但是在真實的操作過程中,因為調查手段的有限和大數據能力的不足,往往只是紙上談兵式的去分析。本質上而言,對于品牌營銷以及新媒體傳播的策略,主體是以品牌發生方為中心的,我稱之為有源傳播。
信息的有源傳播
但是在今天的新媒體情況下,每一個人、每一個企業和組織,都可能是經濟品牌的主體,在這樣的情況下,品牌信息的來源就更加的廣泛,一個人可能是信息的受眾,也有可能是信息的發生者,而他們共同都基于一種對于社會情緒和社會事件的認知底層。在這樣的根本邏輯發生改變的情況下,我們就進入了無源傳播狀態。與有源狀態所不同的是,在無源的知識信息海洋當中,一個信息的生產、加工和傳播的介質點更多,不可控制性越大,價值觀等對于一個事情的結果和傳播導向更加重要。更主要的是,無源傳播這是來源于新媒體時代,人人都可以發聲和自由表達的結果。這就是新媒體時代帶給我們的品牌傳播與營銷的主要改變之一。
信息的無源傳播
今天我們會發現,在市場上越來越具有創意表達的品牌營銷,以及內容來源,更在于無源傳播的結果表達,那種刻意的、過分脫離于公眾認知底層的、過分脫離應用場景和實際情況的品牌表達,已經不再受到人們的歡迎和關注。可以簡單列舉一些近期比較有意思的新媒體品牌傳播的案例,就是這種理念進行充分的表達。
針對很多不會使用微信的群體,微信推出了「微信使用小助手」小程序,推廣廣告內容中展現了老一輩微信用戶的使用場景,鼓勵已經完全掌握微信的年輕人們樂于將微信使用技巧進行教授傳播。
ofo 小黃車攜手自行車經典品牌鳳凰推出定制版「二八車」,在復刻經典的基礎上加入了 ofo 元素。在經典與流行之間,將國人的文化記憶與曾經自行車王國的社會認同感拿了出來。與其說是一次非常有意思的創意,不如說是一次激蕩人們懷舊情緒的情景感情課。
如何給已經失去的愛情一次完美的記憶與儀式脫離?這可能是許多已經沉醉過愛情體驗,但是在結果上只能分手的人所需要邁過的心理門檻。面對這樣一種廣泛的社會心理現象,近期網易新聞聯合網易號二更食堂在舟山群島附近的無人島上建立了「海上愛情碑谷」。通過將粉絲的愛情遺物及故事「埋葬」的儀式,給予「被困」在上一段感情中的年輕人一個「故事的結局」,幫助他們重新建立對自己情緒和生活的管理,開啟另一段嶄新人生。
這三個富有創意的營銷傳播案例,其底層邏輯都是借助于無源傳播,而不是傳統的有源傳播。品牌發起方更多是借助了人們的一種共同心里認知,并將其通過發掘和深化,進行了適于新媒體傳播的表達。在今天,過分主觀的品牌表達,已經不能夠實現更好的創意和大眾認可;只有來源于大眾、精髓于表現,才能夠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