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鬧猛?社會實踐?還是靜心在家學習?……
長假前最后一個工作日,班里的孩子,一部分孩子熱切期盼著假期快來,心已飛到“詩與遠方”,也有一部分孩子一點也不興奮,因為父母非但沒安排活動節目,反而是各種學習各種培訓趕場,用他們的話說——寧愿在學校也不要放假。
八天小長假,家長怎么合理安排孩子們的假期呢?陶子有這些想法和建議。
尊重孩子,讓孩子自主選擇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會浪費小長假良好的“充電”時光,就自作主張給他排了滿滿當當的學習任務。如果孩子很不愿意的,即使心在書房,身也游離于遠方了吧。所以,換個方式,讓孩子先選擇最想用這段小長假做什么事。
不管是外出旅游,還是就近游玩,或者參加實踐活動,只要孩子喜歡就可以。因為只有孩子喜歡的休息方式才是最好的休息方式。也要相信,在輕松的實踐活動中,孩子們才能有更好的收獲,對知識有更感性的認識。
而且會選擇是種能力。選擇不僅是按照孩子的內心意愿,更能看出一個孩子的自主判斷能力以及事情的計劃能力。所以,給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吧。
引導孩子,做正確的規劃
孩子選擇和計劃后,做父母的當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給予引導,必要時作調整。
1、勞逸均衡的調整。只休息娛樂不靜心學習當然不適合,反之,只學習不懂得玩樂的也不對。
2、外出玩樂的把關。不管是短途旅行還是長途旅行,甚至走訪親戚,讓孩子都抱著探索學習的心態。當然,不是說拿著書本去,而是懷揣著一顆對世界的好奇心,帶著一雙認識世界的慧眼,去感受自然,去體驗生活,去放松身心,去增進親情關系。
當然,不管去哪兒,都要安全第一。
3、增加與人溝通交流的機會。和長輩交流溝通,增強尊老傳統意識;和同輩溝通交流,促進互助互學共進;和社會人接觸,學會自尊自愛和自信。
重能力培養輕知識學習
忌把小長假看成是拾遺補缺的時光。有些家長認為趁七八天休息時間給孩子補習下開學一個月來的學科知識,買了大量的輔導書或者報了短期補習提高班。這樣做,既費錢又大大傷害孩子的學習興趣。假期本身就是來共度愉悅時光的,這樣的“逼迫”適得其反。真正抓學業還是得在學習的時間。
假期里,多給孩子實踐鍛煉的機會,讓他們在活動中學習、思考和探索。這樣的孩子,才會把知識學活,學習能力才會提高。
抓住親子時光促感情
趁著假期,和孩子暫且拋下學業,在其它輕松愉悅的方式些多些輕松愉悅的溝通,少一些嘮叨和怒吼。對于那些不愿敞開心肺與父母溝通的孩子來說,是一種很好的溝通機會。這種溝通是相互的,孩子體會父母用心良苦的不易,父母也感受一下孩子的學業或其它壓力。
好了,小長假來啦~和孩子們共度愉悅親子時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