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在《我的職業是小說家》里提到跑步是自己生命中非做不可的事情。
每每想偷懶,不想出門跑步時,他就會對自己說,這可是你生命中非做不可的事情啊,然后就乖乖穿上跑鞋出門。
這句話就像唐僧的“咒語”,效果杠杠的!
看了村上的經歷后,我也想要一個這樣的咒語。
當惰性來臨時,迅速念一遍,這可是你生命中非做不可的事情啊,瞬間把惰性趕跑,麻利地把事情做好。
問題的關鍵在于,眼下我還不知道什么是生命中非做不可的事情,沒有這個,咒語是英雄無用武之地!
日子一天天過去,這個問題每天都會在我腦海里冒出來,到底什么是生命中非做不可的事情?
我每天都在思考這個問題,也許只有時間才能給我答案,有些事急不來。
幸運的是,我并沒有等太久,在自控力讀寫訓練營即將畢業的時候,我便找到了答案。
原來讀書和寫字就是我生命中非做不可的事情。
當然,你可能會疑惑,畢竟什么是生命中非做不可的事情,這個問題其實不容易解答,為什么我這么快就找到了方向?
老實說,這個答案不是我尋來的,是時間給我的。
從2016年12月1日到2017年5月8日,這段時間我只有3天沒有寫文章。
最開始每天寫,是因為加入了自控力的讀寫訓練營。
訓練營有自己的規矩,每天要寫200字打卡。
當時,我想拿一個70天的全勤獎,所以每天認真寫字。
后來,第四期訓練營結束了,第五期還沒開始。
中間有安排一段時間休息,給大家放松調整。
在這段休息期,有很多人就沒有再寫,但我還在堅持每天寫。
在沒有規則的約束,沒有別人的關注,沒有懲罰也沒有獎勵的情況下,我還是每天在寫,就是覺得自己不應該該中斷寫作。
就這樣我一直寫到了第五期,度過了第二個70天,現在又要畢業了,時間過得真快。
在寫作過程中,不斷有一些朋友跟我說,真的很佩服我,能夠堅持寫那么久。
每次我都說,堅持寫作,不是因為我意志力有多強,個人多么有自控力,而是我對寫作有一份發自心底的熱愛。
因為熱愛,所以哪怕沒有利益回報,也愿意每天去做這樣一件看上去無用的事。
不過,時間證明每一件無用的事,某時也許就會變成有用的事。
回望來時路,若沒有前面五個月的寫作輸出,我不會發現讀書和寫作是我生命中非做不可的事。
雖然找到了生命中非做不可的事,但心理依舊有一些不安。
論讀書,有人比我讀得多,有人比我讀得好,有人比我讀得深,我算不上優秀。
但我不可以因為差距大,干脆就不去做這件事。
所以,我每天早上閱讀10分鐘,在微信群里分享讀書心得,不管是否有人在看,是否有人回應,我默默的做著。
在這件小事上,我有兩個收獲。
首先,因為要分享,我每次在閱讀時都會有有更多思考。比起之前,讀得更為用心,雖然進步空間還是很大。
其次,我的分享也帶動了個別本身喜歡讀書的人行動,他們開始做自己的閱讀分享,這是讓我覺得非常有成就感的地方。
論寫作,在簡書,公眾號,其他平臺上,比我寫得好的大有人在。但我依然會繼續寫下去,原因很簡單這是我生命中非做不可的事。
我很清楚,停下來不會變得更好,寫下去,才有可能更好。
寫作的第二個70天,我最大的收獲是找到了生命中非做不可的事。
所以,接下來我對自己的下一個70天做了一個規劃。
因為只有行動,才能證明什么是生命中非做不可的事。
下一個70天,繼續每天200字,讀7本書,寫7篇書評,書單如下。
《金字塔原理》《把時間浪費在好玩的事情上》《極簡》《談人生》《人工智能》《善解童貞》《自控力》
提升閱讀力的計劃如下。
在閱讀之前,先對相關主題提出一個問題,思考應該怎么解決,讀書結束之后,把從書中學到的三點寫下來,作為每天的寫作打卡。
提升寫作力的計劃如下。
給每一篇文章列一個提綱,思考這篇文章對讀者有什么啟發,練習限時寫作,寫作時間為45分鐘。
最后,把讀寫的時間安排在一起,盡可能集中安排在早上(5:30到06:30)。
期待下一個70天之后,讀寫這兩件我生命中非做不可的事情,成為生活中固定的一部分。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