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以往的每一次一樣,回家后,兩個小朋友會不停喊:“姑姑,去地里玩。”
已成為習慣,甚至成癮。我也想去。
工作時,腦中偶爾會看到一片綠海,想象撒野其上的酣暢淋漓。
“走,去地里玩。”我呼喊,兩個小家伙,頓時像兩只小鳥打前跑了。
麥浪如海,遠霧依稀。田埂護著麥子,凹凸成裙裾。白墻紅瓦,筆直公路。房子沿著大路,縱橫為幾何。清明時節,梅雨此刻稍作休憩,淡淡涼意溫潤了我的發絲。
一個月不見,小朋友們和麥苗一樣發生著驚人而美好的變化。碩碩能說長句子了,可以把大人一句長話完整地重復下來。他一句話會重復三遍,并樂此不疲。聲音溫柔,笑容甜美,撒嬌時把我的心都融化了。過年那時都還不會說長句子,都還沒這么好說話。他的語言天賦與應變思維越來越突顯,就連他的浪漫性情也被我發現。因為他總是遇到花就贊嘆:“好美啊!姑姑,好美啊!”就是這么本性地可愛,我都看傻了。
碩碩喜歡拔地上的花和篙,拿在手里。會唱“高跟鞋,高跟棒,107108,高跟不在家”,腳有節奏地踏。
滿滿大他五歲,變得靜美了。碩碩打頭跑的時候,滿滿挽著我的胳膊,并排走。
“姑,你會背《小池》么?”
“《小池》?”
“嗯。”
“你背兩句,我看看。”
“《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我們一起大聲朗讀出了后兩句。
滿滿兩歲的時候,我已經教她背詩了。“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是第一首。“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邊教她邊作出鳥飛天的樣子。這些她一直記得滾瓜爛熟。上學后,她又學了其他的詩歌。
“姑姑,你會背《詠柳》吧?”
“碧玉妝成一樹高,千條萬條綠絲絳”對吧?
“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她說。咦,跟我想的不一樣,是我忘記了?
“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她又流暢地說出了下面兩句。讓我想起了最近微博上看到許多“二月春風似剪刀”的美景,仿佛又看了一遍。
我驚訝于滿滿怎么這么喜歡詩了。
背完這兩首,滿滿又催著我多教她幾首。
“姑,你上次教我的那首呢?”
我想想。“桃源只在鏡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紅。自別西川海棠后,初將爛醉答春風。”我回憶加順帶,帶出了這首我自己都快忘記了的詩。
“你教我。”
我大聲說,滿滿重復。沒想到的是她一句重復了三遍。這是我沒教過的。
“我先一句一句說,然后再兩句放在一起。”
“好。”商量定,我們就開始了。
滿滿朗誦起來,也像古人那樣,抑揚頓挫。他說:“古人讀詩都拉得很長。”
然后又教她那首有點拗口的小時候教過的“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條萬條壓枝低。留戀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剛要解釋意思,被她阻止了。
“你先教我背會,我再理解意思。”也許,有道理。我那時候也是這樣。
我們在小路上,走走停停。一會兒蹲下來觀賞小白花、小黃花,一會兒撇斷枯萎的篙子,一會兒大吼,一會兒細聊。
看到他們歡快興奮的模樣,我覺得孩子的美和自然一樣,純粹無瑕,發自生命本真。我的幸福和自然一樣,真切溫情,滿足生命渴望。
自然讓我敬畏,孩子讓我驚奇。尤其是她開始無意識地思考起與人生相關的問題。
“姑,有個詞我覺得很有意思。”
我問:“哪個?”
“你有夢想沒有?”
“咋了?”
“你有沒有夢想?你有夢想就感覺很好。我有夢想就感覺很有意義。”
驚嘆。不到八歲的孩子竟然想到夢想,而且覺得有夢想就感覺很有意義!而有多少年輕人生活在混沌中,永遠也不知道擁有夢想的感覺。
“如果用四個字,說跑或飛的意思,你用哪幾個?”
“四個?”我琢磨了下,“遠大前程,哈哈。”我想起了俄國小說《遠大前程》。“讓夢想,去遠航。我想的是這幾個。”她說。
“讓夢想,去遠航。六個字不是四個字啊!”
“六個字”,她掰著手指頭“是我看《天馬奇遇記》想到的。馬飛上天空,就是去遠航。”她給出了詳細的解釋。
再次驚嘆。出人意料。
這是滿滿第一次跟我探討詩歌和夢想,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我發現了不同以往的有進步的她,對過往自己的勝利。
每次和小朋友們去地里散步,我從他們身上也學到了許多,感受到生命中不曾有過的體驗。就如滿滿理解的那樣:“你最喜歡的地方是地里。”
2015/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