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了又改,刪了又刪,就為了寫一篇言簡意賅的碎片文,抓住成年人有限地注意力時間,又不流失掉自己最真實地經歷,和或許可供參考的經驗。
我很真心,但因為自己是個簡單直接的人,可能言語不夠委婉,但絕非存心去犀利。
我很討厭你一迷茫就什么都不干的樣子
迷茫期,是每個警校生都會有的。因為實際工作跟不但跟想象不一樣,甚至大多數時候跟所學專業知識都不沾邊兒。
我第一個工作崗位是內勤。
小派出所內勤既兼材料,又兼戶籍。9月入職,臨近年底,我每天坐在戶籍室里,耳朵里是辦理業務的人來往嘈雜,眼前是各種繁冗復雜的“臺賬”目錄,沒有人教,還要學懂戶政的業務,處理派出所雞毛蒜皮的運維小事兒……回想起當年,依然覺得有些崩潰,每天加完班回家的路上也很迷茫,睡前回想一天做的事情,一邊覺得工作沒意義,一邊還要反省自己做事方式和效率。我也真實地迷茫過,但我沒有停下過腳步,在自己的工作和能力范圍內,一點一點從日省里收獲進步。
我很感激當年迷茫甚至滿腹怨言的自己,沒有停下腳步、浪費時間、放任自己去“迷茫”。正因為一點一滴在做臺賬、回復各類通知、報送材料、戶籍業務上的進步,養成了自我審視、習慣性思考、有問題多問、認真嚴謹等等好習慣,這些習慣讓我受益至今……
所以,你跟我說迷茫,一是說明你太閑了,找點兒事干吧,忙起來每天只能迷茫一小會兒;二是說明你沒有真的用心去思考。
我們來看看那些“不迷茫”的人
我們再來看看工作吧。我在政工部門工作了六七年,幫很多同事寫了報功立獎或者典型宣傳的“個人材料”。他們有很多共同的特點,請對比一下你有嗎?
1、一樣的考核要求、一樣的工作要求之下,他們做每件事情,都比普通人要多走一步,想得更深一點。比如小T,我從不同角度寫過他兩份材料,他抓一個犯罪嫌疑人總能帶破一串兒案件,而不是現行的那一起;比如,我剛剛主動幫忙總結材料的小W,他才工作兩三年,挨家挨戶跑遍了自己的社區的每一戶人家,不僅如此,他建微信群、創新社區工作法,得到的不僅是考核名次好,群眾的支持和肯定讓他還稚嫩的面龐洋溢著不止有滿滿的青春痘,還有年輕的光芒。
2、他們經歷過迷茫,甚至孤獨地迷茫,卻從來沒有停下實踐的腳步。實踐自己的想法,尤其是沒有先例的想法,這個過程必定是孤獨的。可是你不實踐,光憑嘴說、腦袋里想,怎么能確定想法就能適用于現實工作呢?在考核辦的日子里,我跟著我師父老P推出過一些“工作法”,這過程中,外地經驗學習、分局各點調研、定點實踐,然后總結、推翻、重建、再總結、再推翻、再重建……直至形成“工作法”全局推廣。這重復的過程,無比枯燥卻需要無比縝密的思維、細致的耐心,我那時年輕,每次師傅要推翻,我就要反駁,最后往往被駁得啞口無言。現在想來,那是自己內心想要趕緊推出地“急切”毀了思維。
3、他們不甘愿墨守成規,卻也有足夠打破固態的堅持和智慧。VV是我很好的朋友,她是極其出色的材料內勤,后來她被轉到戶籍內勤崗位的時候我們還沒有現在這么熟悉。后來,她自己騎著小電驢、背著小背包,想法設法去給老人家上門辦證;沖破重重“規定”去實現臨時身份證當天可取、現場立等可取……被從干得風生水起、全局都認可的崗位上,撤換到全新的崗位,心理上的接受和轉變過程只有當事人自己才知道,我想,至少有迷茫吧?但角色轉變如此快、業務學習如此精、創新如此有亮點,舍我VV還有誰:)
還有很多,比如即使我時常被他們做的事情感動,但他們都覺得自己做的事情平凡、普通,沒有從想要成為“典型”的角度去“造事”;比如他們普遍內心不僅善良,更柔軟,甚至用“家人”的角度去體味群眾的急切和不易。
你有嗎?
如果有,你不會迷茫啊,即使多走那一步的時候很孤獨、即使多想那一點時候耽誤了你灌王者農藥,但你是方向明確、內心充實的人呵。
出色or出局
學生時代的學業,進入社會以后的工作,體現了一個人最基本的能力,和個人素質。但凡真心實意、腳踏實地去做,一定會因為充實感和無愧于心而順心順意,體現在面龐上都籠罩著有朝氣的光芒。而如果在按部就班去做的基礎上,加上了自己的思考和努力,那即使沒有耀眼的成就,生活也不會虧待你的付出。
這是真理。
我說的出色,不是虛空的“出色”,單指工作考核出色!工作考核就跟高考一樣,不管你有多大意見,就用一根尺子去量!你考得好,排名在你后面的人永遠走不到你前面;而你考得不好,你也沒資格抱怨,一根尺子擺在那你都沒能力研究透、應對好,你讓大家伙兒怎么相信你有能力擺平其他更復雜繁冗的事兒?別跟我扯什么關系網、差別待遇……這都是借口!如今社會信息網絡之發達,幾乎實現了資訊透明化,所謂的“有人”能幫著往上挪一步、挪兩步,還想再挪?對不起!個人能力夠不上,擔不起那么重的膽子,坐上了跟能力不匹配的位子屁股下面也是煎熬。
我說的出局,是慢慢在迷茫或者考核排名靠后中,流放了自己的人們……我很害怕遇到一些人,隨便聊兩句就開始跟我抱怨,領導是如何失衡、同事是如何心機、考核細則是如何不公,而他們自己有多好、多有創意的點子或者想法,就是沒有人賞識……長此以往,好一些的,在工作以外的其他圈子里找到了一些存在感,社會上大多數人都會因為“警察”的身份對我們存了信任和客氣;不好一些的,面上死氣沉沉、滿腹牢騷,粗暴應付工作甚至推脫……
只有這兩條路,出色,或者出局。
雞湯文里所謂的“離開體制的人都過得不差”,那是因為他們本身的卓越的能力、優質的素質,支撐起了他們敢于脫離體制的勇氣。我相信他們沒有一個是迷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