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們似乎對自己太苛刻了些。
人都不是完美的,這我們都知道。但我們總要求自己完美。比如說當看到別人通過四六級考試時,自己沒通過,就比較郁悶。當看到一個人跳舞跳得好,總想如果自己去學了,肯定比別人好。我們在某些方面弱勢,如果別人這方面有優(yōu)勢,就會暗自比較,明知道自己事事如意太困難,可還是追求完美。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生活中確實存在這樣的人,比如我的同學小A。
上節(jié)課上數學課,小A和她同學小B在我面前聽課,課上小B對答如流,小A有點失落,下課了發(fā)了這樣一條動態(tài),“大學四年,如果沒有交上幾個可以拼命的朋友,沒有一段值得一生回憶的愛情,而是為了區(qū)區(qū)獎學金,為了幾千元的人民幣,每天只顧死讀書,成了書呆子,那你的大學有什么意義?”
小A可能有點心里不平衡吧,所以才會攻擊小B,否定小B的行為,而不是承認這節(jié)數學課她沒聽懂。把沒聽懂課等同于學習能力低下等同于個人失敗,因為不能承認自己失敗,所以只好否定這種行為吧?事實上,每一件事只是事情本身,做不好也沒什么,不必追求事事完美,不必把事情與自己的能力掛鉤。
有時候,我們必須承認自己在一些方面做得不好,正確認識自己,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與自己和諧相處,才能清楚明白自己想要的,才能客觀地為自己設立一個科學的目標,才不致于從內否定自己,或者從外否定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