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女兒特別聽老師的話,但是在家里的表現就不夠好。安排了一些漢字和加減法的學習,一直興趣寥寥。學習的時候,感覺心不在焉,記憶效果很差。因為很少打罵,所以沒有把規矩立起來。每天需要按時執行的洗臉刷牙洗澡,都磨磨蹭蹭,一拖再拖。
古人有說“慈母嚴父”,也有電視演的“虎媽貓爸”,但現實中很難做到鮮明的角色定位。好的時候會一起表揚,做錯事的時候會一起批評,有時候往往是條件反射式的,缺少理性。可能是批評太過膚淺,缺少深入的引導,并沒有給女兒建立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為了吸引興趣,下了不少的幼兒學習APP,買了不少的輔助道具,以期能夠幫助女兒進入認真學習的狀態。在小小的家里,弄了一小面墻壁貼成白板,用來寫寫畫畫。可以讓她來當小老師,把學過的東西,再教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買了日常生活習慣的獎勵磁貼,吃飯貼一個、刷牙貼一個、洗澡貼一個。但是時間一長,效力便慢慢消失了。需要不停的想辦法。
既然,小孩更愿意聽老師的話,那么把孩子交給老師,也是一個好的選擇。平時上班時間,女兒都是奶奶在接送,下課后很多時間都是在看電視,奶奶根本管不住。所以我們給她報了畫畫班,輪滑班和舞蹈班。這樣可以減少她看電視的時間,幾個項目也是她自己樂意學的。既是一種玩樂,也可以算是小小技能,對審美和身體素質都有提升作用。
我認為快樂的童年,不只是放任的瘋玩,學習和玩耍一起搭配,一樣可以是很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