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朋友在計劃離開深圳,準備把這邊的房子賣了,回老家過抬頭悠然見南山的生活去。去追尋她想要的遠方和詩。
每年都會送走二三個朋友離開深圳,交通的發達讓我們不再固守在一個地方,有的人選擇去其它城市發展,而有的人選擇回鄉村生活,去過傳說中的抬頭見南山的悠然生活。厭倦了大都會的人往往記掛著和平幽靜的鄉村,心心念念盼望著有一天能夠告老歸田,養蜂種菜,享點清福。當然,也有朋友告訴我回到鄉下后的另一個可能:殊不知在鄉下多買半斤臘肉便引起許多閑言閑語。而在城市中公寓的房子的最上層,你就是站在窗前換衣服也不妨事,你在里面醉生夢死也無人說你。
?(二)
隨著費先生的筆觸我讀完了《鄉土中國》。從文字下鄉到無為統治再到最后談及中國城市化進程,落實到作者研究中國社會的基礎——鄉土社會,他的目的也是了解中國人是怎樣生活的,進而改善中國人的生活。從費老的描寫中,我們看到的鄉土社會和我們父輩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從而引起共鳴。就像《童年》那首歌里唱得"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地叫著夏天,操場邊的秋千上,只有蝴蝶還停在上面……"現在的人們行色匆匆哪里顧得上知了和蝴蝶在干什么?城市里也許不是知了和蝴蝶的家園,我們現在的孩子缺失了自由奔跑的童年!出門就怕遇上販賣兒童的,公園里面假山假水假的太多,心靈渴望回歸,回到我們來的地方--鄉土社會。那里有父母,那里是籍貫,那里是片神圣的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