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早就已經注意到那個經常發生卻常常被忽視的現實: 同樣一句話,你說出來就不是那么回事。
胡歌說應該怎么演戲,怎么演話劇,大家聽的津津有味。同樣的話你說出來,別人不光不認同,還可能嗆一句:行行行,你說的都是對的。這么能耐怎么自己不去當演員?
當初很多同學響應李笑來老師的號召,將他的專欄分享到朋友圈。結果卻大失所望,花錢請別人看都沒有什么反應。很多人覺得是自己的朋友圈質量太低,大家都不愿意學習。
其實是自己的問題,他們在朋友圈并不是能說那話的人。因為同樣的話,就算是笑來老師自己在十年前說,都沒有多少人愿意聽。
螞蟻私塾的蔡叔有一次也讓小伙伴幫忙分享課程,有的人分享并不能增加訂閱人數,而有些人分享就能帶來好幾個訂閱!蔡叔復盤,能帶來訂閱人的收入是前者的差不多6.5倍。
之前上班時,我的領導喜歡有事沒事指點我們的人生。說的話有沒有道理暫時不說,聽的時候也在不住點頭。心里想的卻是:說毛線啊,三十幾歲的人了,背井離鄉的每個月拿個幾千塊錢,讓我們怎么聽你的指點呢?
很多人在說話時不被人理解很痛苦,其實說的話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們認為聽那些厲害的人的話自己也能成為跟他們一樣厲害。
所以當別人忽略你的觀點時不必懊惱,因為這并不意味著你說的不對。而是在提醒你盡快成為配得上自己觀點的人。
當你意識到自己人微言輕時,想的不應該只是自己應該選擇性說話,說別人能聽的話。而是應該努力通過積累,成為能說那話的人。
想要獲得別人的尊重和認同是不能急于求成的,也不能臨時抱佛腳。只能通過做出一件又一件讓人敬佩的事慢慢積累。
沒有人像你自己一樣了解自己,也沒有人像自己一樣關注自己。所以很多人都高估了別人對自己的重視程度,又因為這個結果而低估別人的評價能力。要知道,重視跟尊重往往來的比自認為的晚很久。
“話說出來有沒有人聽”,是個很好的自我評價標準。有人聽,你就知道自己是什么狀態了;假如說的話沒人聽,或者聽出了你原先并沒有的意思。那就意味著你的積累還不夠。
積累不夠就繼續努力啊,跟攢人品一樣!攢多了,遲早會人品爆發!
end
我是江大蝦,希望今天的文章對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