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離開尼泊爾想寫一些文字,把離別這種抽象的東西,具體在文字里。似乎又不能全部通透表達,想想寥寥些許字數,承情如下,再見吧。
在成都一直腦子里想著賺錢,房貸和生活,青旅和課程學費。也在各種復雜情感里,終日掙扎。有一天,夢里醒來,突然臨時決定,想回到尼泊爾,那個讓我在地震和車禍里,險象環生的貧窮國家??纯磧赡暝馐艿卣鸷蟮哪岵礌?,"傷勢"如何?
讓自己靜一靜,然后完成三個心愿。關于尼泊爾,這些情緒,幾乎都成為一種鄉愁般的牽掛。
「心愿一 ?紋身」
特意選在尼泊爾地震兩周年去紋身,這個意義遠遠大于紋身本身。閨蜜說,它覺得人生最終歸土,死不帶去。除了紋身,長在身體里。這個深刻的說法,可能就是我想紋身的原因。我想讓自己記得,活著是一件極其幸福的事情。尤其是在經歷一些困難和挫折,你依舊活著感受世界的那種幸運,太值得紀念。
我很怕死,因為死了以后,一切塵歸處都是浮云。我也不怕死,人生在世,多災多難,哪天要是真掛了,誰都是無可奈何。命矣,薄如蟬翼。運矣,無從下手。
所以紋身,希望能夠一輩子記得,好好活在當下,行善助己。相信愛是宇宙的力量,因為愛,一切皆有可能。有可能性,就有希望。哪怕獅子,也能親吻一只鹿。
「心愿二 孤兒院」




孤兒院是在地震中結緣,孩子們生活在距離加德滿都四十分鐘車程的山上。在地震的救助中,跟孩子們有了特別的緣分。自己的承諾很簡單,只要每次回來尼泊爾,一定會去看望孩子們,給每一個孩子們拍照留念。讓他們可以看到自己成長的模樣,少了父母的矚目,還有更多外來的關注,甚至不是同一國家。
他們都不叫我名字,也許很難記得。他們統一喊我"sister",這樣的稱呼似乎多了那么一些責任。這種責任,也就成為一種承諾,享受跟他們在一起的時光,短暫又珍貴。
當然這個孤兒院也是尼泊爾草根志愿者的發源地,從這里開始,卻不會從這里結束。
「心愿三 瑪雅學校」
尼泊爾的當地朋友看了瑪雅學校的視頻和照片說:"這些孩子真是很難得的簡單",機緣巧合去了這所偏遠山村的學校,一直念念不忘,心有回響的就是孩子們,最真誠的笑臉。
去山里的路程,來回需要整整四天。當地大巴夜班車16個小時,村莊登上山頂需要4個多小時。翻山越嶺,路途遙遠,就是履行我會再回來的承諾。
剛好這次回來,校長說學生課本問題,于是順其自然,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心愿里,也希望這里越來越好。
三個心愿,我都完成了。我很開心,發自內心的滿足。
「再見,從心出發」
人生處處都有選擇,有些經歷需要等一等,有些事情,錯過了就難以彌補了。
我不想錯過,地震紀念日的紋身,不想錯過孤兒院孩子們兩年送回的照片,不想錯過瑪雅孩子們深山里天真的笑臉。
雖然還有一些遺憾,沒有好好跟朋友們告別。但木棉花開,再見會有時,我們沒說再見,那么下次再見的時候,就給彼此一個大大的擁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