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照片獲得了最佳照片獎,然而攝影者卻陷入了抑郁不能自拔.
原文大致翻譯:
兩只獵豹追一只母鹿和兩只鹿寶寶,以母鹿的奔跑速度,她可以輕松逃掉這場殺戮。
但是她為了讓兩個寶寶能安全逃跑,只能是無畏地站著,眼眺遠方逃離的寶貝,即使下一秒她即將被撕成碎片。
看到這張圖片,不知道你的心是不是像我一樣,被強大的沖擊力擊碎。
我不敢看豹子的利齒。
凝視母鹿的眼睛,我看到的是和人類母親一樣的眼神,堅定,無畏,坦然,視死如歸。
如果不是母愛,我想不出還有什么能使一只動物擁有這樣的眼神。
我認識一位母親,小時候經常在她們家玩。
她家里很窮,后來她父母為了讓她逃個活命,就把她嫁給我們村一個磨豆腐的。
他小時候被砸傷了,腰彎著直不起來,看起來還不足一米高。
他們辛勤勞作,日子倒也過得去。只是眼看著兩個兒子一天天長大,蓋房子和娶媳婦的錢還沒有著落。
于是這位母親就出去打工,沒有文化,長得也很一般,她很難找到稱心的工作。
后來聽說她做了那一行,是最低等的站街的那一種,幾十塊錢一次(對此我表示萬分不理解和無限心疼,同情)。
然后她就源源不斷地往家寄錢,直到兩個兒子都蓋了房子,娶了媳婦。
她沒能親眼見證這些,因為她老公和兒子不讓她回去,嫌她臟。
后來,她得了艾滋病,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了,就悄悄地回家了。
可是等待她的是兒子兒媳對她的侮辱和謾罵。
她承受不了,在一個北風肆虐的夜里喝農藥自殺,臨死前還給兒子留了五萬塊錢。
我不明白她的親人既然能接受她的錢,為什么不能接受這個給他們錢人呢,他們的靈魂比她更高貴?
一個卑微的母親,支撐起了兩幢樓房和一家人的幸福生活,用她被家人視為骯臟的身軀,用最卑微的方式。
這樣的母愛,太沉重!
我們都說母愛是偉大的,可現實中母愛顯得那么不堪一擊。
多少人為了生活背井離鄉(xiāng),孩子成為留守兒童,或多或少都有心理問題,還有教育的缺失。
等到錢賺得差不多了,也錯過了陪伴孩子的最佳時期。
我們都想陪伴孩子長大,可是來自經濟和家人的壓力,自我成長的需求,都讓我們很不快樂,好像自己帶孩子很沒有存在感和成就感。
到底我們應該給予孩子怎樣的母愛呢?
《有一種的職業(yè)叫媽媽》的作者劉慧芳給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
她原是上海某雜志社年薪18萬的粉領主編,僅僅因為留守女兒的一個抑郁的眼神,毅然放棄了大城市的流光溢彩,回到女兒身邊,做起了專職媽媽。
剛開始做專職媽媽時,她的心情也是低落的,母親是世上最辛苦最吃力不討好的職業(yè),沒有一分錢工資。
從受人尊敬的雜志社執(zhí)行總編到到一文不值的專職媽媽,她的心理落差很大。
她開始寫作,還喜歡在廣場上和家長們聊天,相互交流經驗。
她成了女兒的食療專家,專職廚娘,啟蒙老師......
為了女兒,她重新學習英語音標和普通話,陪女兒用游戲的方式學習拼音,漢字,英語,數學,一起親子閱讀,教她寫毛筆字,畫畫,做手工,寫日記,做手抄報。
她們還出版了第一部手印畫四格漫畫,她的女兒成了年齡最小的漫畫家,還成為一家影樓全國連鎖的專職小模特......
也許我們不可能人人成為劉慧芳,至少我們可以學習她的育兒觀,找到作為全職媽媽的信心和底氣。
比掙錢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成長。
女大學生為買iphone7賣卵子,折射出來的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價值觀的扭曲。
相信任何一個母親聽說自己的女兒做出這樣的事情都會心痛不已。
但丁說,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
我想說,世界上有一種最好的成長,那就是童年有母親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