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還沒有到周末,阿珍和阿君這兩個剁手黨就開始約周末的活動啦!
阿珍:“上星期的尚尊披薩不錯哦,還想去吃?!?/p>
阿君:“有沒有搞錯,又去那吃披薩,這個月都吃了兩次啦!要不去新開的那家火車餐廳試試吧?”
阿珍:“火車餐廳剛開的,我認識的人都沒有誰去吃過,萬一不好吃,咋辦?”
阿君:“哎呀,試試嘛,不好吃,下次就不去吃啦!”
我這兩個死黨又在爭個不停,她們倆是完全不同的消費觀,阿珍是明顯的“損失厭惡心理”,吃飯,買衣,唱K,都要選擇去過的那幾家,她覺得這樣有安全感,吃過的餐廳,最起碼知道味道符不符合自己,價錢消不消費得起。
其實我們身邊太多阿珍啦,他們總覺得丟了100塊的難受心理比撿到100塊的喜悅要強烈的多,這種寧可失去新經(jīng)驗也不想放棄既得利益的想法,在經(jīng)濟學中被稱為『損失厭惡心理』。
商家就是抓住了顧客的這種心理,今天在我們西餐廳消費了300塊,就會送你20元的現(xiàn)金券,下次消費滿200可用;或者是第一次消費了,就讓你重一張會員卡,可以打九折等等。
想要破解這種“損失厭惡心理”,只要保持開放心態(tài)、多與信任的人商議、正確權衡利弊才能不斷減少『厭惡風險』帶來的弊端。
02
但阿君就不一樣,總是喜歡新鮮事物,每天在吃貨網(wǎng)關注哪里又新開張了好吃的,在購物網(wǎng)關注哪里又有新款式的衣服,但就是消費觀如此不一樣的人確成了閨蜜。
雖然每次出去吃飯,購物前她倆都會爭吵一番,但最后都是阿君依了阿珍,為什么吖?
且聽我悄悄的告訴你,這個阿君啊,有個壞毛病,就是喜歡中“聚光燈效應”的圈套。
什么是【聚光燈效應】吖?是心理學上的專業(yè)術語,是指不經(jīng)意的把自己的問題放的無限大。
哈哈,還有這么一回事,原來每次阿君買了一件新衣服穿出去,總是感覺周邊所有的眼睛都在盯著她看,感覺特別的不自然,所以她要和閨密阿珍在一起,才感覺不踏實一點,所以你們現(xiàn)在不難理解為什么最后都是阿君依了阿珍吧!
今天我想好好破一下阿君的聚光燈效應毒,我和她兩人買了一件前面有一個巨型的頭像的白色底的T-shirt ,然后我們選了中午吃飯時間,人最多的一家餐廳,然后讓阿珍拍視頻,看看究竟有多少人在關注我們。
結果顯示,飯店里的人大部分只顧著邊吃邊聊,只有46%的人注意到T恤上有大頭像,而只有21%的人看清并認出那個頭像是誰。
哈哈,這時候,我再跟阿君好好說:“看見了吧,其實你覺得所有人都在看你,其實那只是你自己的錯覺,你沒有那么引人注意,現(xiàn)在即使是章子怡從飯店經(jīng)過,我看也不會有多少人留意到的,人家享受美味的菜肴還來不及呢?誰有那么多閑心,觀察你呀?”
其實我自己以前也和君一樣,做什么事情都感覺別人在議論自己,總是擔心這,擔心那的,特別是讀書時候的一次上臺總結,我在上面講,邊講腿邊抖,好幾個字都講錯了,自己感覺臉上火辣辣的,太丟人了,連幾個這么常見的字都講錯了,下來后,我問同桌,是不是丟臉丟大了,你們都看見我的腿抖的厲害吧,還講錯了幾個字。
同桌回答:“沒有啊,我發(fā)現(xiàn)你說的挺鎮(zhèn)定的吖,我只發(fā)現(xiàn)你說錯了一個字,說錯一兩個字很正常的,你看剛才大家給你的掌聲,說明你是不錯的!”
經(jīng)她那么一說,我就放松了,再經(jīng)過后來好多次類似的情況,我就知道其實別人沒有你想象的那樣,去時刻關注你。
想要破這個圈套,只要平時做好充分的準備,例如需要上臺發(fā)言,提前演練幾遍,把發(fā)言稿記得滾瓜爛熟。
充分準備好了,就要自信滿滿的,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別人如何相信你。
03
月底了,查一下工資卡,發(fā)現(xiàn)怎么只剩下106元了,天呢?我的工資都花去那啦,感覺沒有買什么呀,這個月只提現(xiàn)了1000,雖然工資沒有幾個1000,可是我感覺自己沒有買什么東西吖?
查查明細吧,哇,長長的兩頁紙,5號開卡洗發(fā)300,6號電影消費80,8號購買護膚品500…天哪,原來都是刷卡消費吖!今天刷100,明天刷80,感覺沒有用錢,其實錢就沒了。
商家也很會抓住這種“替代性報酬”,每次告訴你我們這可以刷卡的,很方便,微信支付也可以,還有優(yōu)惠呢!看看,多精明的商家吖,人總是感覺真金白銀拿出來消費了,才是用錢,刷卡,按一下手機支付是沒有感覺的,過后沒錢用了,才會慢慢流血吖!
為了控制自己刷卡無節(jié)制,我覺得最好的方法就是買東西付現(xiàn)金,多給兩張就心疼啦!購物帶的卡盡量是存一定限額的,盡量不刷信用卡購物,或許這樣可以剁得徹底點,哈哈。
今天的剁手攻略你get 到了嗎?下次要做個精明的消費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