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母女,就是一場漸行漸遠的朋友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花樣年華
1、
早上我開車行駛在路上,車載收音機里傳來這樣的一個消息:一位63歲的母親在朋友圈公開征集一名“女兒”,年齡19-24歲,如果陪她去三亞旅游,她不但愿意負擔全部的旅游費用,并且贈送iPhone7手機一部。
What?這么好的事?天上掉餡餅,還是天上掉陷阱?
后來我上網,發現網上po出了這位黎女士朋友圈內容,連她本人的手機號碼赫然在列。可見這條消息絕對是真實的。據這位母親介紹,她的老公喜愛旅游,和團隊遠足出去多天,唯一的女兒在加拿大定居。
她想去旅游,沒有伴兒,才發朋友圈求陪。
于是這條朋友圈刷屏了!
我從這個母親的身上看到了目前一部分老人的生活現狀。
Ta們大都有著良好的工作,經濟情況不錯,有的剛剛退休。子女因為工作在外地。自己的交際圈不大,或者沒有癡迷的愛好,這時就感到深深的孤單。
縱然有錢有閑了,恐怕也只有“玉容寂寞淚闌干”。
這條消息凜冽了我,我能理解每天夜里只有一個人的世界,體會有話說無人聽的悲哀。
滿目的孤獨似瘋長的野草,只好用金錢來換取短暫的陪伴。這個母親不知有沒有屏蔽親人的朋友圈,否則她遠在加國的女兒看到母親朋友圈里曬出征女兒的心愿,不知作何感想。
2、
陸姨的姑娘七寶是個勵志妞。出國留學,找的外籍老公,拿著高薪,定居海外,夫妻倆二人年薪數百萬之巨,在海外屬于精英階層,開豪車,住別墅。還給父母在武漢的湯遜湖買了別墅……簡直就把身邊那些在家門口混飯吃的同齡人秒成了廢物渣兒。
那些年,精英七寶是我們的頭號公敵。我們一個個在她的光環下黯然失色,我們拼盡一生也無法逾越。我們不想仰視,也無法直視。她的消息源源不斷地傳回來。
后來,她生了孩子,又到美國定居,女兒小七很漂亮,才四歲,已經會說包括漢語、英語、武漢話在內的幾種語言。聽說,小小年齡已經跑過北歐圈的好多國家。見識甩我家沒出過市的康哥十八條街。說實話,我們對于北歐那些美得像童話的城鎮的認識,都來自于陸阿姨。
唯一的遺憾,七寶繁忙,十幾年來回國的次數屈指可數,而老兩口去曾到國外住過一月余,外語、生活習慣、朋友圈……60多歲的人對國外生活完全不習慣,那感覺就像自己和自己剝離。哎,用陸阿姨自己的話說就是有福享不了!
逢年過節,陸阿姨會把親戚請到她的別墅。一大桌親戚圍坐,吃喝玩。以前的畫風是大家集體羨慕陸阿姨,羨慕大別墅,羨慕爭氣的七寶。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畫風一轉,陸阿姨開始羨慕望她的老姊妹:你們兒孫圍繞身邊,成器不成器也好,吵吵鬧鬧也好,都在一處呆著呢。
我永遠只能通過sky軟件才聽得到女兒的聲音,通過視頻看到小外甥的模樣。連個吵架的人都沒有!
你們累了病了,孩子們踩了風火輪似的來跟前照顧,我頭疼腦熱,床前端茶遞水的人都沒有。
女兒不會回來,我不愿出去。哪天年老體弱時,誰來攙扶我照顧我?
3、
我的同事燕子有一次回她老家,回來給我們描述了一幅情景,我們辦公室集體唏噓了好久。
村口有一座石橋上,橋的這頭坐的是幾個老太太,那頭坐的是幾個老頭子。這些上了年紀的老人,翹首以盼的是,早已到城里安家的子女偶爾抽空回家看看。
每當有孩子從外地回來,那家的老人就像過節般的歡天喜地。買菜、殺雞,臨走,攢了一年的好東西都拿出來,讓孩子們帶回去。但大多數時候是,老人們呆呆的坐著,仿佛像橋上的石墩靜默無聲,他們等不到,永遠忙碌的孩子。
他們永遠不會說,孩子我好想你,你能回來看看我嗎?
他們只會說,孩子在外面好好干,我好著呢!
那橋頭孤獨的身影刺痛了誰的眼?
4、
有句話說得好:世界上最長情的告白就是陪伴。
虎哥是朋友圈里的真漢子,他在深圳已經落戶,廠子也順風順水。年前突然賣掉了廠子,一家人搬回了應城一個小鎮子生活。每日陪老父釣釣魚、溜溜鳥、圍著家里的水塘走上七八個來回。朋友大惑不解,人到中年何事折騰?虎哥輕描淡寫:老父已是肺癌晚期,化療痛苦還無濟于事,我只能陪在老父身邊盡孝。如果我不回來,哪怕日后我登上福布斯,都會永遠抱憾。錢是王八蛋,用了還能賺。
朋友一時無話,直覺耳邊一陣嗡嗡,再等他清醒過來,虎哥提醒他,快四十歲的人了,怎么哭成狗?他想起自己的父親。他的父親患病的日子,正是他一個微電影拍攝的最后收尾階段,他砸進去了近80萬,大部分都是借的。他焦慮一心要盡快弄好,讓父親看一眼,可是——子欲養,親不在。父親去世,他連最后一面也沒有見到。
他的電影在后來拿獎無數,每當他聽到筷子兄弟的《父親》他就哭得不能自已。
我是你的驕傲嗎?還在為我而擔心嗎?
你牽掛的孩子啊,長大啦。
時光時光慢些吧,不要再讓你再變老了,
我愿用我一切,換你歲月長留。
4
以前朋友圈有個讓人落淚的句子瘋傳:我拼命賺錢的速度,趕不上父母衰老的速度。
現在錢是賺到了,人卻見不著。
房子大了,說話的人都沒有。
母親的孤單刷了屏,親情的維系欠了費。
過去,兒童成了留守兒童,得到了全社會的關注;
今天,老人成了空巢老人,誰來為這份孤獨買單?
什么時候親情成了一輪仰望卻無法企及的明月光?
什么時候親情成了一只握在手里卻遠到收不了線的紙鳶?
別讓親情成了一盞等不到夜歸人的路燈。
別讓親情成了我們緊緊偎依的舊照片兒。
今天,物質富余了,但不知什么時候,孤獨卻如影隨形。
巴爾扎克說:在各種孤獨中間,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獨。生死注定煙消云散,有誰來讀孤獨感?
我,什么都好,就是,你不在身邊。
作者簡介:花樣年華,江城女子,期刊寫手,紀實作家,勵志姐,顏控,美食控,寫熱點、勵志、雞湯。